郭山
【摘 要】在我國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的背景下,對于會計觀的要求使得其演化成會計控制觀。我國會計控制觀是在公司治理結構下發展形成的,所以會計控制與公司治理存在著重要關系。本文在論述公司治理結構和會計控制的主要內容的同時,對于公司治理下會計控制的完善提出了幾點要求。
【關鍵詞】公司治理;會計控制;分權與制衡
隨著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和發展,我國的會計體制也在逐步調整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和企業發展的要求。由于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制度,導致了我國的公司在公司治理中存在著不同的情況。在公司治理與會計控制的關系中,由于存在不同的國情,所以不同的社會體制造就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方式,而會計控制的方式也不同。企業治理與會計控制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公司治理需要會計控制提供支持,會計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公司治理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但由于我國的經濟體制的特殊性,所以導致我國的公司治理與會計控制的組合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本文就中國公司治理與會計控制的復雜性發表幾點觀點。
一、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特征
(一)我國的證券市場不成熟,影響公司治理的權利配置
我國由于證券市場建立的時間較西方國家晚,所以證券市場在發展程度上來說不太成熟。在相關的調查研究中,我國公司的股票市值較英美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于我國在證券相關的法律法規上的建設還不太完善,證券市場成長不太成熟,導致了我國的證券交易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交易行為不規范,鉆取法律空子的現象較多,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公司治理的規范。在公司治理中,股權的分配狀況直接影響了治理的主導權在誰的手里。
(二)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影響資本市場的調節作用
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公司來說,證券市場的存在只是讓公司獲取相應的發展融資,而并沒有太多的其他作用。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只是公司融資的渠道之一,同時在我國的股權分配主體中國有股份和法人股份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而在證券市場中的流通股份占據的比例較小,所以導致了資本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管理能力相當有限。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我國股權分配的總體狀況,所以我國的公司股權集中在政府手中,在公司的治理中政府能夠發揮相對較大的影響力。
(三)公司董事會成員多參與公司管理
一般而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并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管理,而是作為監督企業管理者日常管理行為的管理人員。但現實情況是,我國很多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兼任公司的管理者。在這一狀況的統計分析中,學者何浚的研究成果能夠充分變現。所以盡管我國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上有規定,董事會成員不能參與公司的管理工作,這樣有利于保護市場中的其他投資者的投資權益。但現實情況是,公司董事會成員作為公司的主要所有者,掌握著公司的治理權力。
二、我國的會計控制觀
會計控制觀的形成和出現,主要是為了服務于公司治理,而會計控制觀的形成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司的治理結構影響的。目前,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構控制型,一種是擁有者管理型。機構控制型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著兩權分開的權力分配,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并且公司的股權主要集中為國有股份和法人股份;而擁有者管理型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區分,擁有公司所有權的人同時也獲得了公司的經營權。我國的會計控制觀是在這兩種公司治理結構影響下形成的,也成為了會計控制觀的主要服務對象。
會計控制觀的實質是控制者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通過各種各樣的控制措施施加給被控制者,從而使得被控制者在能夠明確措施實現的目標和行為標準的規范。在機構控制型企業中,存在著兩方面不同的會計控制。一種是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的控制,企業所有者作為企業權益的主要受益方,需要通過控制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使得企業能夠按照自身的意志發展,從而確保企業所有者的權益能夠保值或增值,而會計信息成為了企業所有者掌握自身對企業控制力的重要信息依據。另一種是企業經營者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控制,企業的經營者為了達到企業所有者所設立的目標,需要以會計信息和會計工作為重要手段,規范和確保生產經營過程有序的進行,從而保障企業的經營目標能夠實現。對于擁有者管理型企業,企業的所有者同時也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會計控制主要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控制,從而確保企業的經營目標能夠實現。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控制需要完善的幾個方面
(一)完善會計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
在當前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存在著權利分治的情況,股東會和董事會之間擁有不同控制能力,而會計控制的組織機構是基于控制權利的主體不同而進行確立的,這就導致了會計控制中心多樣化的狀況,不利于會計控制的集中統一進行。同時,對于公司不是全資控股的子公司,需要充分考慮公司的其他中小股東的利益,而不能全然不顧這些股東的權益的合法性。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會計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充分體現權利的分權和制衡,充分保障各方的合法利益。面對股東會和董事會兩會分權的情況,需要強化股東會的權利,同時細化董事會所實行權利的范圍。在以公司治理結構為基礎建立會計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時,需要劃分所有者和經營者,在這兩方面同時設立組織代表,從而能夠充分代表各方的利益。
(二)完善資金監控機制
在企業的資金監控機制中,也需要將分權與制衡的觀念融入在里面。在股東會和董事會共同作為公司的決策機構,能夠為公司的一些決議作出決策,在資金的使用、調度等環節,為了確保公司資金的運作安全,需要在股東會和董事會之間合理分配權利,從而形成一種制衡。公司在激勵機制中,通常會將會計控制權作為一種激勵措施,對經營狀況良好的子公司獎勵會計控制權,但這種激勵措施需要建立一定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是在母公司充分掌控會計控制權的基礎上實施這種激勵措施。在公司治理的監督機制中,需要將各個監督主體做到相互獨立,在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對公司資金狀況的監督和審查同時進行的情況下可以有效提升對公司資金的監控能力,但需要做好職權劃分,避免監督范圍模糊,結果影響了正常的監督能力。
(三)完善會計和審計的信息網絡
真實有效的信息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前提,而真實有效的信息是在良好的企業治理結構中產生的。完善會計和審計信息網絡,就是加強會計和審計信息的來源、編制、決策等階段能夠充分保障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和不同用途需要的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不同,所以在會計和審計的信息建設中需要將不同的信息匯總編制,以供不同的部門和不同的用途使用,充分發揮企業會計信息和審計信息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程新生. 論公司治理與會計控制[J]. 會計研究,2003,02:42-46.
[2]李春森. 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控制若干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4.
[3]孫曉娜. 上市公司治理與內部會計控制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