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玲+左志高
【摘 要】文章從價值層面、實踐層面兩個維度的對“工作意味著責任”的內涵和作用進行了剖析,提出責任心是企業精神、職業價值觀、工作態度、團隊精神的觀點,并就構建“工作意味著責任”企業文化的路徑、方式方法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經理人;職業價值觀
一流企業必有一流企業文化。構建企業文化根本目的就在于凝心聚力、高效運轉、打造品牌、取得實績。人心齊秦山移,人心散天下亂。因此,把“工作意味著責任”打造成企業之魂、人心所向,應是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營造的根本和核心。
一、“工作意味著責任”的內涵分析
“工作意味著責任”就是關于企業精神、職業價值觀和工作態度的問題。它是優秀企業文化的靈魂、是根植于優秀職業人品格當中的職業品質,應該包括價值層面、實踐層面等兩個維度的三層內涵:
(一)要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工作不是負擔、是責任。職業生涯占據了我們人生大約2/3的時間,無論是以年、月、周、天為單位,我們最多的時間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工作上。可以說對工作的態度,就是我們對人生的態度。個人與工作就是相互依附、互相成就的利益共同體,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人生負責。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所以,選擇了工作就必須與之共進退,將干好工作、干成事情、做出業績,作為職業生涯的最高追求。
(二)必須要致力于實干。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反復強調“實干興邦,空談誤國”這句話,我想這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發展所需要的一種精神,更是每家企業所應具備的企業精神、每位員工應當具備的員工精神。優秀的職業人除了要有崇高的職業追求,更要有實干精神。對工作要始終保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工作熱情,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恪盡職守、干好本職,攻堅克難、實現目標,勇于擔責、做出實績。
(三)必須要有團隊精神。企業是一個有機體、生態鏈,小到一項業務、一個部門、大到工作單位整體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團隊協作。我理解的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其核心是全體成員的凝心聚力,協同合作,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員工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不是對立割裂的而是正相關關系,企業越好,個人才能越好;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個人的能力也必將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認可。所以,團隊精神不是舍小我,而是全體部門、成員的職能互補、優勢互補、性格互補、能力互補、資源互補,避免內耗的錯位發展。要培養團隊精神,必須要寬容、欣賞、激勵、約束,有容乃大、團結向心、有益競爭,從而實現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共贏。因此,對工作的這份職責很重要的素養和能力就是團隊協作的能力。
二、“工作意味著責任”的作用分析
如前所述,“工作意味著責任”是一種企業文化、職業價值取向,對企業和員工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對企業而言是凝聚人心根本力量。企業是由不同部門架構而成,部門又由全體成員組成。企業上下形成視工作為已任的共識,將積極努力奮斗、團結協作進取、資源共享成果共享融入到每位員工作心里、落實到行動中,就是萬眾一心、就是團結一致。企業必然政令暢通、上下通達、共謀發展。
再者,對員工而言,視工作為責任,必然能自學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能夠欣然的受命于危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責任感、“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毅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并在此過程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工作的樂趣;能夠秉持一切以工作為先,以“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睔舛扰c同事兼容并蓄,做到圍繞中心,強化核心,凝聚人心,共謀業績。
三、構建“工作意味著責任”企業文化的路徑
企業文化是長期形成的全員共識性的價值觀。真正構建起“工作意味著責任”的企業文化就是要在全員內心深入取得認同,并變為實際的行動,產生現實的效果。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時間和方式方法來實現。這里提出一個構建思路:反思自覺、主題研討、總結提煉、名人講堂、示范引領、常態打造。
(一)反思自覺
“工作意味著責任”是一種內心認同,是故,“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強行的一刀切的要求員工必須“視工作為責任”,必然會引起反感:“就是想給我們洗腦”“就是想奴役我們的思想”,這樣就事得其返了,心口必不一。建議以懷柔政策,迂回攻心。將主動權交給員工,讓員工自已思考“工作意味著責任”的內涵,并形成自己理論和觀點。通過這種自覺性的思考,員工勢必會思已之不足,觀榜樣之所長,從而為后續學習教育做好鋪砌。這一方式的具體操作上,可采取命題征文、主題演講等方式進行。
(二)主題研討
經過“反思自覺”員工在內心已初步建立起正向的認識,并有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依人之常情,往往很想抒發個人觀點,并求取得認同。此時是開展“工作意味著責任”主題研討良機,給員工一個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平臺。通過舉辦主題研討會、辯論會等形式讓真理越辯越明。研討爭議的過程就成為“淘金”的過程,最終形成公信的價值觀。
(三)總結提煉
根據最終形成主題研討,將“淘金”結果總結提升為成文字。例如,凝練成標語性易于讀記的文字。并制成一定載體懸掛、張貼或印制在員工手冊上、年歷上等等,觸目可及的視覺沖擊,提示大家,常記于心,常思于行。
(四)名人講堂
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前期兩個遞進階段的理論層面的思考與探討之后,是時候讓企業界名人現身說法。通過權威之口,或以實例,或上升至哲學高度,發表“工作意味著責任”的見解。就此問題,國際知名在企業、國內著名企業家都有獨到、打動人心的見解。比如: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通等對此都有經典的言論。操作上請著名企業家現場報告,也可集中觀看視頻等。借權威的力量,砸實員工對“工作意味著責任”正向認識,理解為企業作貢獻,不是單方面為企業做貢獻而是個人與企業共贏的法寶。
(五)示范引領
前面三個階段都是在思想層面建立共識,最終要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在企業中定期發起“工作意味著責任”的評比。將真正把工作看成責任,工作積極負責、樂于奉獻工作、團隊精神突出、團結力強、業績突出的模范典型評選出來,并進行表彰獎勵,尤其要同時建立起相關配套激勵機制,例如,長一級工資、優先推薦各類評優、職稱晉升等,讓勞模得其所。同時,建議對模范人物要進行人物專訪,或制作成視頻或制作成宣傳板或納入企業刊物中等。通過樹典型,倡導責任之風,形成人人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六)常態打造
企業文化是長期積淀才能形成,故要將“工作意味著責任”融入到企業精神中,融入到每個員工內心深入,并形成源動力,需要常態化的打造。這種常態化,可因時、因事、因勢常態化的開展。
上述觀點,不一而足??傊?,責任心是企業內在動力之源,是聚積人心之基,需要重視之。構建起這一共識的標準是入心、見行、見效,構建之措施形式多樣,但要注意順理才能成章,故應有一套科學規劃,順心、順勢、因時、因勢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振熙.工作意味著責任(第1版).[M]京華出版社2011年1月1日.
[2]工作意味著責任.[OL]http://baike.so.com/doc/7652890-792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