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蓮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實現寓教于樂,從而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必須采取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文學大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數學是一門魅力與枯燥同時存在的學科,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它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因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使學生的思維敏捷,從而最佳地接受和處理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對你上的課感興趣,首先學生要喜歡你
有一天,在樓道里我聽到了幾個學生的對話,學生甲說;完了完了下一節是數學,昨晚的數學家庭作業沒寫完唉。學生乙說;你好意思嗎,數學老師對我們那么好。其他幾個學生隨聲道:就是就是。我才明白了,那個班的數學成績為什么總是那么的優秀,因為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她所教的科目。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你呢,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為在學生眼里,教師和所教的學科不可分,教師是學科的人格化。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的,而良好師生關系的產生是需要在師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犯錯,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一個下午的數學課上,大部學生聽課像老師講催眠曲一樣,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您講錯了,這句話驚醒了快要睡著了的學生,這老師平時非常嚴厲,驚醒的學生替這位學生開始擔心了,完了完了,老師要爆發了,沒想到老師用鼓勵的語氣說道,說說哪里錯了,老師接著又說誰找到老師的錯誤,今晚不用寫家庭作業。學生聽了老師的話,馬上進入了學習狀態,其實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要激發,又要引導。激發是指積極性的調動和產生,而引導是指將調動起來的積極性指向學習中最重要的方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時也是很盲目的,想學、愛學和會學,學好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只有既想學愛學,又能把勁使在點子上,會學才能達到學好的目的。這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必不可少。如何引導要根據學生的問題和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學生有學習熱情,抓不住學習重點;也有的學生愿意學習,掌握不住有效的學習方法;還有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忽高忽低,不夠穩定。教師要能夠針對不同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得以保持下來,并切實改善學習效果。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感到學習的進步和快樂
眾所周知,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聽好話,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對自己的努力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學習也不例外,一個學生如果在努力學習之后,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學生得到表揚后也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點,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以前的教育理念是對待學生“給心,給不的臉”、“嚴師出高徒”。孰不知,學生在“嚴師”的背后丟掉了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和上進心。教學要以鼓勵為主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愛護學生內心深處渴望進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揚和鼓勵,不過贊揚要及時、適度、方法得當這樣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合作探究,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有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于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古語云:“知之者不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老師。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能有效地啟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抑制學習中的疲勞和困苦,保證精力的旺盛與思維的敏捷,讓學生在愉快的、積極的、主動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實現寓教于樂,從而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必須采取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