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江+佘納+唐核心+朱垚+王天穎+李佳培
(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研究所及附屬太和醫院麻醉科,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 計算機、互聯網、移動設備、智能終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新技術的出現,沖擊著社會及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全球教育事業而言,從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方面說,勢必對固有模式產生沖擊,導致變革,以及新形式、新模式的出現。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及不同的側重點角度,就信息化條件下國外教學模式變革進行綜合闡述。
關鍵詞: 信息化 教學模式 新變革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B. Joyce和M. Weil首次提出教學模式的概念,即“由課業計劃、選擇教材、教師活動構成的一種范型或格式”[1]。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80年代及90年代以來,全球進行了廣泛而劇烈的教育教學變革。起初,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還強調授課、背誦、作業、考試等傳統教學模式。然而,隨著教育科技信息化、現代化,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投入建設光纖網、電視終端,直至網絡學習、衛星通信等教學學習手段之后,現代教育模式徹底出現,學生學習由被動逐漸變為主動,傳統教學模式因而受到巨大挑戰,被迫變革[2]。
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及不同的側重點角度,就目前信息化條件下帶來的國內外教學模式變革進行綜合分析。
一、MOOC教學
MOOC教學模式即大規模網絡公開課,主要來源于高等學府或研究機構,最受關注的當然是世界上頂尖的超一流名牌高校的MOOC課程,可以讓全球學習者在網絡上隨意觀看堪稱神秘的世界名校課程,展示了巨大規模和功能的資源共享和信息開放,名校教堂和名師教堂獲取在信息社會中變得容易和便捷,網絡上的學習者能夠獲得更良好的教育[3]。
但MOOC教學模式的缺陷性隨之逐漸顯現,如任課老師的接受度甚至排斥性隱憂,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難以監控,課業評價不完善,學習主動性與學生興趣的脫鉤,信息資源的海量與選擇困惑甚至迷途等,目前是制約MOOC教學發揮其巨大潛力的瓶頸[3]。
二、微課
微課是隨著拍攝錄入設備或者高清手機錄像功能結合微信、微博等實時互動工具的出現應運而生的,其核心是一段十分鐘以內的微視頻。微課還包含有微教案、微點評等各種信息,共同組成一個動態的教學課堂[4]。
微課主要針對學生在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可移動終端上使用。顯而易見,隨身學習,短小精悍,內容豐富,便捷迅速,直觀易懂,能夠溫故而知新等特征是其主要生命力。微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重點不突出,知識點零亂,需要老師充分參與并反復審核校對,持續投入熱情[4]。
某些教育學家認為,微課將是未來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教師要充分準備微課件及投入微課加工。微課將是信息化教學改革能夠普遍化、大眾化的有力手段和必要途徑之一[4]。
三、微信教學
騰訊微信平臺擁有許多利于教學互動的功能模塊,包括實時對點交流和會議交流等,因為其主要使用工具為智能手機,所以在人手一部手機的現代社會,使用其便利通信手段可以迅速解決許多問題。其用于教學的主要特性可以總結如下[5]:
1.微信群體交流互動平臺,比如建立班級群、課業群、課程群、考試群組等,可以文字、語音、視頻等在一個群互動等,省去許多空間時間障礙。
2.實時交流,如微信點名、傳輸課堂照片課堂內容、課堂實時問卷、回答問題等,均可利用微信交流。
3.自創微信二維碼鏈接,可以更好地保存、引導、聯系知識點、重要文件、重要鏈接等,具有強大的數據庫能力。
四、遠程教學
信息技術突變對教育最深遠最巨大的影響和意義無疑是遠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革命,遠程教育變得非常便利和必要,是社會物質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最巨大直接影響,遠程教育和社會教育、終身教育變成了社會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深刻嵌入人類的生活中[5]。
我國正逐步加大“互聯網+教學”的教育建設力度,“互聯網+教學”一直被列入教育部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大規模遠程網絡課程的建設,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重大機會,缺失了這一環節,就談不上信息社會、教育革命的到來[5]。
五、視頻教學
教學視頻使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知識內容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堂活躍,學生積極。
視頻教學被認為是可以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神丹妙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然而,課堂視頻的缺陷命門有可能來源于此,學生對課堂的娛樂化期待傾向和“視頻疲勞”,即容易引起學生的惰性,缺少思考監督[6]。
六、網絡公開課
網絡公開課程目前主要包括[7]:
1.全球高校特別是頂級高校所提供的教育共享大學課程,即MOOC課程。
2.各大網站建設的公共公開網絡課程資源,例如我國的網易公開課。
3.國家教育機構主持或主導的網絡公開課程,例如中國的愛課程網站等。
對學習者而言,網絡公開課資源雄厚、意義深遠,因為這些公開課程既有專業性的,又有科普性的,或者介于二者之間,可以據學習者需求挑選,學習形式可以多樣化。
七、信息技術推動翻轉課堂出現和前進
翻轉課堂起初獲得Salman Khan,Jonathan Bergmann和Aron Sams等人推薦和推動[5][8]。2011年,Salman Khan在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演講中指出,有優秀中學生課前晚上在家觀看Khan學院的線上教學視頻當作預習或學習,真正上課時間則在做作業,不再需要聽授教師講課,學習困難或遇到問題時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課堂上提出問題進行交流,學習效果不錯。這與傳統的老師白天授課、學生晚上做作業的活動方式正好顛倒,因而被稱為”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翻轉課堂在美國發展很快,普遍獲得美國大中小學認可,這可能與美國原有的靈活、互動、活躍、注重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相吻合或者補強、充實,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的升華或蛻變,變得完美。在美國,翻轉課堂似乎在培養自覺性高、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方面效果很好,對優秀學生成效突出[9]。
翻轉課堂看起來無疑是一場教育革命,但在中國等其他全球個別地區,翻轉課堂推動的積極性和效果明顯不一,例如可以預見在中國會受到觀念、區域、城鄉、硬件、意愿、接受度等因素的廣泛影響,并且某一方面的影響均會對翻轉課堂的效果產生巨大甚至致命性的沖擊[9]。
八、信息技術推動實驗教學平臺改革
目前高校的實驗教學走向信息化,例如Moodle,Moodle即通用網絡課程平臺,Moodle為教師設計實驗網絡課程,建立模塊庫和課程模型,亦即在傳統的實驗課程中融入信息化互動教學模式[10]。
Moodle的普適之處在于其基于現成的、成功的、易學的模塊平臺,教師不必再充實自己的網頁設計、電腦應用等知識,只需要充分運用或結合自己的理論課程知識,在模塊上操作、更改或填充,即可完成實驗課程設計,成為合格設計者[10],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九、信息技術變革大學生實習、見習訓練模式
有老師發現,實習環節中若引入了網絡、視頻等技能,或許能有效彌補現有的某些缺陷。例如在醫藥學的制劑生產實習教學中,實習的學生或能通過現場實習、觀摩,了解藥劑的生產過程,但是對于諸如生產設備內部結構、生產規范、管理規范、崗位流程,質量控制等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利用視頻媒介、網絡手段、技術模擬等方法才能讓學生充滿感性認識,因為甚至有的實習企事業單位生產現場或一線,是不允許外來的或非固定、非經過檢疫的人員隨意進入的[11]。
有的專業教學,甚至是在校內創建虛擬的實習、見習教室,利用網絡、視頻、互動、模擬成像等信息化手段,短時間、小范圍內即可達身臨其境的觀摩效果。例如醫學院校的臨床手術見習課程,有一部分是在校內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手術觀摩實驗室學習完成的。在這里,既有成熟、分類好的手術視頻可供觀看,又有可以聯通到附屬醫院手術室現場的某些即時攝錄平臺實時觀看手術,效果猶如親臨手術現場,能解決大數量的學生見習任務,又不會影響到醫院手術室的臨床工作。這些都是因為信息化、現代化技術革命所能夠帶來的教學變革。
十、信息化社會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產生便利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推動及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讓大學生的創業夢想和學業學習矛盾公開化,爭議不斷。筆者認為大部分高校教師或許并不贊成學生或大部分學生在大學階段即投入自身創業或知識技術創新的洪流之中,反對的理由五花八門:不務正業,儲備不夠,資本不足,資源空白,揠苗助長,本末倒置,時間緊迫,精力有限,分身乏術,心理無法承受額外失敗打擊等,讓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活動似是而非,或者非議不斷,胎死腹中。
“互聯網+”現代信息社會的到來,似乎能夠解決這一矛盾,或者稍微磨平針鋒相對的矛盾針尖,利用互聯網和現代通訊、支付手段或許不會花費學生太多的本來用來學習的時間,為不可調和的雙方打通一條雙方都能認可的道路,或者道路之一。
綜上所述,這些教學模式的變革無疑依靠的是現代化信息技術革命性改變而發生的。因此,信息技術革命或信息科技現代化社會的出現,是現代信息化教學模式變革發生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桑青松,王世華.當代西方社會型教學模式理論對高師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科學,2003,19(3).
[2]孫秀萍.當代國外教學改革的主要特點[J].山東電大學報,2007(2).
[3]林書兵,張倩葦.我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20年研究述評:借鑒、變革與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344).
[4]侯健群.淺談微課在信息化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觀察,2015(12).
[5]李娟.“互聯網+教學”模式在社會工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
[6]陳智勇.建立基于流媒體的醫學教學視頻系統[J].科技信息,2007(32).
[7]呼廣順,張小虎.基于“翻轉課堂”共享網絡視頻公開課的設計實踐[J].無線互聯科技,2015(4).
[8]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9]郭鵬飛.國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
[10]楊軼舜,丁越,張彤等.基于Moodle的互動實驗教學平臺在高校中的應用模式實踐[J].技術與教育,2016,30(3).
[11]鄭文云,任福正,李劍,等.新形勢下藥學專業認知實習新要求和新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6(2).
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2016年度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0929005);十堰市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14Y13);國家教育部2012年度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210929004);2016年度湖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6);湖北醫藥學院自然科學研究基金(2011QDZR-2);湖北醫藥學院2015年學科建設資助項目(學科英才成長)以及2017年度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科學研究基金。
通訊作者:陸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