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敏
摘要: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追求先進的動力與信心,提高競爭與合作能力,掃除學生的思想障礙,優化班級管理。本文就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機制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小學班級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 班級管理 激勵機制 運用策略
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必須運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的管理方式。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還不成熟,自制能力較弱,但他們好勝心強,具有強烈的表現欲,迫切需要班主任老師的肯定與認可。激勵機制是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方式,正面引導學生不斷追求上進的管理模式。運用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由此建立班級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促進管理育人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運用激勵機制優化小學班級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是擺在小學班級管理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實施目標激勵,增強學生上進的動力
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目標意識比較淡薄。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樹立目標意識,學生有了目標才能有前進的方向。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只是泛泛的談目標,學生往往會感動目標太寬泛、虛無,在行動上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確定了班級管理總體目標以后,還要讓每個學生樹立非常具體的目標,直觀、具體的目標,才有利于學生瞄準目標而行動,最終實現目標。如,筆者在開學之初,就與學生一起制確定班級的總體奮斗目標,并讓學生制訂自身具體的努力目標。如一些比較調皮、課堂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為自己制定了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追趕班級優秀學生的目標;一些紀律性較差、有遲到現象的同學生為自己制定了不遲到、不早退,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目標;還有的學生為自己制訂了每天背熟一首古詩,識記幾個英語單詞,能夠講一個不少于4分鐘的小故事的目標等。這些目標都由學生寫出來,由教師存檔,等到學期結束時,由學生評議,如果學生在學期內達到了自己制定的目標,就會獲取相應的榮譽稱號,如“遵紀小標兵”“學習優秀生”“故事大王”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最深層的需求,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鼓勵,作為表現欲望強烈的小學生來說,更需要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肯定,這些榮譽稱號是他們樹立自信、取得成功的力量,極大的發揮了目標激勵的作用。
二、實施榜樣激勵,激發學生努力實現目標的自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古至今,我國涌現出很多可供學生學習的榜樣,如科學家、學者、詩人、航天英雄等,他們的奮斗經歷與故事都可以成為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在現實生活中,可供學生學習的榜樣也很多,例如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模樣、道德模范等,他們的動人事跡都可以成為教育影響學生的重要素材,如果允許,可以邀請他們給學生做演講和報告,讓學生近距離領略榜樣的風采,聆聽他們奮斗與成長的經歷。誠然,學生年齡尚小,很難形成相對抽象的榜樣概念,他們更習慣于比較具體、容易追趕的榜樣,這榜樣可以是比自己學習優秀的同學,也可以是在體育方面表現比自己好的伙伴,可以是在行為習慣比自己優秀的學生,也可以是助人為樂的典型。所以,教師可以引導生從學習身邊的榜樣做起,讓學生從身邊的榜樣身上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等。如,筆者在班內建立了“榜樣墻”,開展“每周一星”“助人為樂小標兵”“十佳學生”“體育之星”等評比活動,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激發學生趕超目標的自信。
三、實施競爭激勵,激發學生追求先進的積極性
競爭是事物產生活力的重要源泉。沒有競爭的班集體只是死水一潭,沒有競爭的環境也不適合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競爭是時代的要求,學生學會競爭,善于合作,就是為將來踏入社會打好基礎,就是培養學生的團結進取精神。例如,筆者與學生一起制定了《優秀小組評價標準》,開展小組與小組間的競爭,每周一次對各小組從學習、生活、紀律、衛生等方面進行評比,表現最好的小組就可以被授予“優秀小組”稱號,頒發一面流動紅旗。各小組為了爭得“流動紅旗”,獲取“優秀小組”稱號,而不斷努力,形成了齊心合力爭創優秀小組的局面。例如,學習成績小組是參與優秀小組評選的重要指標,學生為了能夠在學習上提高小組成績,優生會主動幫助學困生,學困生也會主動向優秀生學習,小組內形成了幫學局面,經過一段時間,學困生會轉化為中等生,中等生會轉變為優秀生,優秀生則會有更大的發展與進步。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就需要小組成員的密切配合,在競爭與合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了競爭能力,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在競爭與合作中充分發揮出來,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四、實施情感激勵,掃除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思想障礙
情感激勵是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親密師生感情的途徑。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班主任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尊需要”,要與學生地位平等地進行交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與學生一起研究班級現狀,分析班級情況,一起尋求應對措施。這就需要切實做好學生思想工作,不能動輒訓斥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教師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能當眾批評學生,而是要尋找適當的時機,與學生交流,提高做學生思想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交流軟件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由于不是實地的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可以情緒穩定的與教師交流,教師所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學生也容易接受,提高教育的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向教師提出一些生活與學習上的疑難問題,班主任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學生解決疑難。同時,利用網絡,班主任也可以跟家長溝通,采取得力措施共同教育學生,為學生掃除思想障礙,激發學生不斷向上的動力。
總之,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機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發展規律。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管理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激勵方式,提升學生追求先進的動力,增強實現目標的信心,關注學生心理動向,為學生掃除在生活與學習中的思想障礙,提高學生的競爭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賢君.淺談激勵藝術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電子制作,2012,(10).
[2]李秋娥.激勵機制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讀與寫,2013,(01).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嶧山路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