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靜
【摘要】西安市中小企業在推動西安市乃至陜西省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資難一直成為制約西安市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平臺,對破解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及推動其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西安市 中小企業 互聯網金融
一、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情況
(一)西安市中小企業概況
2016年西安市國民生產總值為6257.2億元,增長8.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8和0.9個百分點,增速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而中小企業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加大,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新增就業中85%的崗位來自于中小企業。截至2013年底,西安登記注冊各類法人中小企業共計13.9萬戶,其中私營企業11.5萬戶,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31.6萬戶。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25.7%。
(二)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概況
雖然西安市中小企業發展較快,但西安地處內陸,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股權投資、擔保貸款等方面還不夠活躍,加上中小企業融資意識淡薄,使得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額度有限,難能滿足其資金需求。在對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調查中,被訪企業在回答“獲取貸款的難易程度”時,認為“很容易”只占3.5%,“較容易”的占11.9%,回答“一般”占44.3%,而認為“較困難”或“很困難”占到40.3%。可見,融資難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瓶頸。
二、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對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分析
(一)傳統金融模式對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影響
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是傳統金融模式盈利內在邏輯。由于存款利率沒有市場化,資金供給者只能被動接受固定利息收益,選擇權有限,所以傳統金融機構管理的重心主要在控制貸款規模上。直接融資局限性,資金需求者很難直接獲得資金供給者資金,傳統金融市場變成賣方市場。傳統金融機構是要在保障資金安全基礎上追逐利潤最大化。傳統金融機構利潤、費用等就構成中小企業融資的交易成本,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其信息成本、市場交易成本比較大,可抵押資產少等原因,能夠獲取傳統金融機構貸款的中小企業其融資成本往往高于大企業50%左右,這無疑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西安中小企業在傳統金融模式下也面臨融資難、貴、渠道等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對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2012年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宣布正在與阿里巴巴的馬云、騰訊馬化騰策劃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從此正式拉開序幕。2013年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模式層出不窮,經過2014年快速增長后,互聯網金融開始進入有序發展階段。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積極作用,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以及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創新推動、對實體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基于云計算大數據解決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傳統金融機構中介功能正在被逐漸弱化,整個金融市場出現“脫媒”現象,即“金融非中介化”。
互聯網金融平臺建立起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之間的價值紐帶。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較高收益率吸引資金供給者,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降低資金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并借助專業第三方數據平臺控制資金需求者風險、加強對其的管理力度,從而選擇最優貸款發放對象。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運行機制,不但解決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且有助于合理確定融資價格,既滿足需雙方需求,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對于西安市中小企業來說,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帶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第二,降低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門檻,使其在融資選擇更加全面、科學,獲得服務更加便捷。傳統金融機構基于自身控制風險需要,對企業要進行較嚴格資信評估及資產抵押品評估,而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從不同角度更全面考察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有助于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開展;第三,降低西安市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互聯網金融平臺省去傳統金融機構的龐大實體營業網點和大量雇員,大大減少營業費用和管理成本,在相對提高資金供給者收益同時降低西安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第四,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倒逼機制,促使傳統金融機構改革貸款機制擁抱互聯網金融。
三、大數據背景下推動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路徑分析
(一)構建多主體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打造西安特色的“互聯網金融中心”
互聯網金融模式不是單一,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P2P互聯網借貸平臺,如人人貸;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如阿里小貸;眾籌互聯網融資模式,如眾籌網。2014年陜西省GDP總量排名全國第16位,而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排名上陜西排全國第22位,說明陜西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落后于實體經濟。而西安市在全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第11位,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在西安有爆發式增長空間。目前陜西省運營的網貸平臺主要有吉成貸、華商貸、車來貸、量子貸和安易融等,國有獨資平臺只有陜西金開貸金融服務公司一家。但這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普遍存在模式單一,起步晚,信用監管體系存在缺陷等問題,所以有必要構建多樣性互聯網金融平臺,助推西安市中小企業發展。西安已經初步具備成為西北“互聯網金融中心”的物質條件,此時若能積極借鑒發達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經驗,西安很有可能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并成為西安中小企業融資有力保障。
(二)積極推出政策法規,構建監管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難免要從不規范走向規范,這離不開政府有效監管。西安可借鑒北京、上海、深圳的經驗,整合現有互聯網企業優勢,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打造互聯網金融統一的第三方數據平臺,構建多部門合力合作的監管體系。只有實現互聯網金融有序健康發展,傳統金融業的良性合理競爭,才能為西安市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融資保障環境。
參考文獻
[1]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05).
[2]郭慧婷,郭一帆.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風險控制研究——對構建陜西省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啟示[J].知識經濟,2016(09).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16年度西安培華學院校級科研資助項目,項目名稱:大數據背景下西安市中小企業融資路徑研究——基于云融資模式視角,項目編號:PHKT1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