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摘 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解決好就業困難的問題,對促進社會的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了造成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原因;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已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這一方面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但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深入剖析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促進社會的穩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校通信學院學生為例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高等教育自身的原因
高校課程設置應符合行業發展的需求,與社會接軌,與行業接軌。通信行業技術更新快,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材內容不能與時俱進,這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同時,理工科為主的學院,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比較薄弱,使得畢業生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增加了就業難度。
1.2 社會原因
首先,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大學擴招以后,高校就業人口基數增大,政府宏觀調控有一定的難度,這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了相應的困難。
其次,如今各大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學生更愿意留在自己家鄉,但是內陸城市通信行業發展相對落后,就業機會相對北上廣深這些經濟發達的城市而言還是偏少,造成人才需求和供應不相匹配,這也造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
最后,用人單位對應聘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原因。要求本科生需過英語四級甚至六級,擔任過學生干部,獲得科技活動獎勵或者參與過項目等。還有一些單位的人才引進目標是碩士和博士。
1.3 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以父母價值觀為主導的家庭,對子女的就業選擇往往抱有一種特定的期望。而多數家庭對通信行業了解甚少,對子女期望過高,有的畢業生在就業時以父母為中心,父母意見左右學生的選擇,這樣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困難。
1.4 畢業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準備不充分。就業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卻是主要的目的和動力。但是畢業生的就業觀必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發展而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變,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就業觀落后。在就業過程中,很多畢業生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等。二是,就業期望值過高。畢業生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和機會成本的高回報是應該的,過高的期望值導致一部分畢業生有業不就,這種選擇性失業給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困難。三是,就業準備不充分。對行業和企業了解程度不夠,人云亦云,不能學會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猶豫中浪費很多就業機會。
其次,畢業生專業知識不過硬。畢業人數增多,設計競爭激烈,單位求賢若渴。在人才選拔上非常重視,面試、筆試層層篩選。畢業生不重視方式方法,不關注企業需求,在筆試過程中,成績不夠理想,專業知識不過硬,畢業生質量達不到企業人才需求的標準,使得選拔人才出現瓶頸。
最后,不良的就業心態。不良的就業心態嚴重的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缺乏信心,選擇回避,消極對待。這些不良的就業心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攀比心態,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以其他同學的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擇業標準;二是,盲目求高心態,一些大學生不能結合自己合理定位,要求用人單位工資高、福利好、住房條件好、地理位置好、工作環境好;三是,不平衡心態,部分畢業生因自身綜合素質不夠或者就業時機沒把握準而沒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產生不平衡心理,從而消極的對待社會和生活;四是,自卑心態,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因自身條件不如別人或者屢次遭到招聘單位的拒絕而產生嚴重的自卑。五是,依賴心理,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對立就業思想,一味的依賴父母、親戚、老師和朋友,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意識。這些不良的就業心態給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 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措施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它涉及到畢業生本人、高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面對這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如何順利的就業,是擺在每一個高校學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2.1 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從高校來講,一方面,加大就業課程體系的完善。針對畢業生就業觀落后,就業期望值過高等現象,學校已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兩門課程。但是課程缺乏延續性,就業指導應該從大一開始抓起,貫穿四年,不僅是就業技巧的傳授,更要正確樹立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思想,從而順利的就業。在一方面,就業指導和教育應是系統工程,是全員老師的工作,不應單單是輔導員的事情,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各環節切實緊密配合、各部門目標一致才能在人才培養上出效果。最后一方面,加強畢業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讓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及人生價值不在于從事什么職業,不取決于工作環境,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實踐中去,讓自身擁有的潛力充分的發揮出來。提前認識自我、認識行業,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和正確的求職觀,才能使就業變得順暢。
從家長的來講,長在指導孩子的就業問題上,一方面要客觀的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結合孩子所有專業、具體的能力和自己的性格特征,進行客觀的分析和指導,不盲目的拔高要求,造成自己孩子的就業困難。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思想。鼓勵他們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不僅緩解就業的困難,而且還使社會的人才分布逐漸趨于平衡。
2.2 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素質
第一,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一方面畢業生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有專業知識扎實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結合學校的“四個一”活動,在志愿服務、體育活動、文藝活動、文明禮儀等各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接班人。
第二,要正確評價自己,轉變就業觀念。雖然經過幾年的學習,畢業生不管是在專業素養上,還是在為人處世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面臨社會,在動手能力上,在社會經驗上還是一個新手,因此在就業過程中,要正確的評價自己,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所找的工作要適合自己的發展,不能盲目跟風、盲目攀比,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單位、好福利。只有正確的評估自己,才能更好的就業。
第三,樹立誠信意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和美德,是人的立世之本。行業變化太多、就業人數劇增,就業競爭異常嚴峻,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因此,畢業生尤其是女生要正確面對這種挫折和失敗,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過程中,畢業生遇事要冷靜,及時的調節自己心態,才能為順利就業打下心理基礎。
第四,樹立創新創業意識。畢業生經過幾年的系統學習,在自己的專業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思路,他們有精力,有闖勁,有創新意識,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創業,有政策、有支持,容易出成績。這不僅能解決自己就業問題,還能為社會提供廣闊的就業市場。
大學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造成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社會、學校和畢業生以及家庭齊心協力,共同做好就業工作,抓好人才培養,保證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陳雪玲.試論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J].知音勵志,2016(21).
[2]姚佩玲.淺析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及對策[J].商,2014(2).
[3]顏農秋.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及疏導[J].高校理論戰線,2004(7).
[4]郝海濱.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學周刊,2012(28).
[5]張暉懷.以系統觀點優化大學生就業工作[N].光明日報,2004-9-30(4).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