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秋 侯興國
【摘 要】斗虎屯部分村莊建筑物老化,損壞嚴重,失去其作用。現新修一批建筑物代替,使其發揮水源工程的配套功效。本文從設計、實施管理入手,列舉新建筑物的功能,淺析該項目的必要性。
【關鍵詞】建筑物;現狀;改造
斗虎屯鎮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西郊,地處東昌府區、臨清、冠縣三縣市區交界處,鎮域面積83平方公里,耕地7.8萬畝,轄61個行政村,人口4.12萬,主要依靠引黃灌溉,溝渠多,引黃水量大,建筑物多,大都為20世紀70年代所建。由于近兩年汛期遭遇連續強降雨,建筑物多處被沖毀,影響了水資源的正常利用,降低了灌溉效益,同時也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斗虎屯鎮需要跨鄉鎮輸水春灌的任務,灌溉周期長,須保持高水位才能向其下游村莊送水,因此造成地勢低洼的吳老斗在春灌期間時常淹地,該村群眾強烈要求修建進水閘進行調控,避免淹地給群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賈莊、吳老六等村處在斗虎屯鎮引水灌溉的最下游,距離三干渠引水口接近20公里,每年春灌期,都須等上游村莊灌溉過后才能用上黃河水,錯過了農作物適時灌溉時間,當地群眾多次要求打機井進行灌溉,調控用水時間,以滿足農作物用水需求。
經現場實地勘測,計劃建設5座生產橋,在吳老斗村新建進水閘1座,在下游7個村莊新打機井10眼,以盡快恢復水利設施的正常功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本實施方案為斗虎屯鎮水源工程配套建設項目的工程設計。我們將采取維修、改建生產橋、新打機井、新建進水閘等工程措施。
1 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工程現狀
目前,項目區內,有5座生產橋成為危橋,基本喪失了功能。
1.2 存在的問題
這些危橋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危險,影響了水資源利用,急需對危橋進行維修改建。每年春灌期間,處于下游的7個村莊在引黃灌溉中須等上游村莊灌溉過后才能用上黃河水,影響了農作物正常灌溉,需要新打機井以調控用水時間,滿足農作物用水需求。另外,小河子村緊臨馬頰河泄水口,地勢低洼,每逢春灌期間時常淹地,急需建進水閘1座以進行調控,避免給當地群眾造成損失。
2 工程設計
2.1 設計依據
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
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
3)《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
4)其它現行有關規范、規程、標準。
2.2 工程設計內容
維修、改建5座生產橋,新打機井10眼,新建進水閘1座。
2.3 工程設計
2.3.1 生產橋設計
設計標準:公路Ⅱ級折減0.7系數。
生產橋設計:與路面寬度相適應,滿足生產交通要求。橋跨應適應溝渠寬度的要求,采用6m跨的拱橋。橋寬分別為5m、6m和7m,拱圈為M7.5漿砌料石,厚度分別為40cm、45cm。橋臺采用重力式砌石結構形式。橋臺基礎為M7.5漿砌塊石,厚30cm。擋土墻采用重力式M7.5漿砌塊石,封頂寬度40cm,放坡系數為0.3。護輪帶為M7.5漿砌料石,寬30cm,高50cm。
2.3.2 進水閘設計
進水閘主要由進口連接段、閘室段、出口連接段三部分組成。
進口連接段:采用M7.5漿砌塊石護底,厚0.3m,兩岸為M7.5漿砌塊石八字墻、M7.5漿砌料石鑲面。
閘室段:閘室采用M7.5漿砌塊石,M7.5漿砌料石鑲面。采用直徑為Φ1m的鋼筋混凝土管。啟閉排架為漿砌料石結構,機架橋為C20鋼筋砼預制板。
出口連接段:均采用M7.5漿砌塊石護底;兩岸為M7.5漿砌塊石護坡,厚0.3m。
閘門尺寸為1×1m。
2.3.3 機井設計
項目區的地下水利用以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機井型式采用管井,井管由井壁管(實管)、濾水管(花管)和沉淀管組成,井管采用無砂混凝土管。
根據《供水管井技術規范》規定,管井深度設計,應根據項目區擬開采含水層(組、段)的埋深、厚度、水質、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綜合確定。為保證項目區機井長期、穩定、高效運作,據項目區己有管井資料和實地調查情況,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5m左右,井深75m~85m左右。
根據《供水管井技術規范》規定,結合當地機井施工的習慣做法,設計機井井徑為600mm,井壁管采用內徑?椎300mm、外徑?椎400mm的無砂混凝土管,井壁管與井壁之間采用2-4mm左右級配良好的石英砂作為過濾層。
項目區的含水層主要存在粗細不等的砂層之中,為保證水井的質量,濾管除采用填礫、纏絲和包網等濾水措施之外,尚需回填礫石濾水層,其厚度一般為75~100mm,濾料粒徑為含水層粒徑的8~10倍。
2.4 主要工程量
該項目主要工程量:土方開挖913m3,土方回填904m3,砌石方1055.3m3,混凝土80.8m3。
3 項目實施與管理
3.1 項目組織管理
為確保斗虎屯鎮鎮危橋改造項目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項目建設嚴格按照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進行工程的建設管理。項目實施方案批準后,由東昌府區水務局組建項目法人,由項目法人對斗虎屯鎮鎮危橋改造項目負責實施管理,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施工企業承擔工程項目的施工、選擇優秀監理企業承擔工程項目的施工監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移交給當地受益部門負責維護管理。
3.2 施工工期
該項目施工工期為45天。
3.3 項目建設管理
為確保工程質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務,在建設管理方面,對整個施工過程建設管理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機構,按組織機構設置的內容進行組織管理。
2)制定施工技術規程,嚴格施工獎懲制度。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指標、施工規范、施工技術規程和各項制度,為每道工序、每個環節的施工提供科學的技術依據。
3)落實“三制”改革。項目實施中,用“三制”管理模式有效地增強建設單位、施工企業、項目監理單位三方的管理力度,更好地實現嚴格質量、控制資金、掌握進度、加強責任的目的。
4)加強質量監控,杜絕質量隱患。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核心,質量控制是施工管理體系運作的根本。項目實施中,組織技術骨干組成質檢監測小組,與有關部門配合形成強有力的質量監督體系,代表項目法人對工程建設進行監督與檢測,杜絕“豆腐渣”工程。
5)財務管理方面
(1)設立專門的財務機構,建立完善的財務內控制度,嚴格資金收支程序。
(2)確保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挪用資金。
3.4 項目檢查、驗收
項目竣工后,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對整個工程按設計要求、規范標準進行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3.5 項目建成后管護措施
項目建成后,要明確產權,落實管護責任,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確保工程發揮效益。工程運行管理交由當地受益部門負責維護管理,同時加強工程建設、運行的檔案管理。
4 預期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地提高斗虎屯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生產橋配套建設后,可改善農田生產交通條件,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帶動林業綠化和多種經營的綜合發展,美化農村環境,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內外部條件。
新建進水閘可以對水位進行調控,避免淹地給群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新建機井后,該鎮7個村莊的人民群眾能夠調控用水時間,滿足農作物及時灌溉,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