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摘 要:體育游戲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深受小學生喜愛。在體育教學中如能有效利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組織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體育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游戲;有效性
一、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的年齡,在體育課堂中融入游戲的因素,可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育游戲還有助于改善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模式,有利于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體育教學中引入體育游戲可以讓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邊動手邊動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判斷力,提升相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教師應在活動中給小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提出疑問,讓小學生思考與創造。例如,在“傳球接龍”的游戲中,學生既要迅速將球傳給同伴,又要保證球不落地,既需要學生靠積極的思維進行判斷,又要在關鍵時刻迅速選擇有效的方法。
3.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對兒童來說,交往活動往往是從游戲中開始的,體育游戲為他們提供了交往的機會,搭建了同伴間及師生間相互交流的平臺。游戲前后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態度,同伴間可以通過交流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在同伴間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同伴間的團結協作,為將來適應社會競爭和人際交往做好鋪墊。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在游戲中,每位參與的學生都有獲勝機會,每位參與者都可以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對手展開競爭。在體育游戲競爭的環境中,學生自覺接受了競爭獲勝的意識,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成功與失敗,從而提高了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
二、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
1.體育游戲在準備活動中的運用
一般準備活動有慢跑、徒手操、原地三面轉法,但反復使用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甚至厭倦,時間長了,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準備活動中適當安排一些體育游戲,可以采用一些奔跑類的體育游戲,如,圖形跑、螺旋跑、跑動中的“聽數變換方向”“拉網捕魚”等,這些游戲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熱身效果。有些游戲不僅能達到活動肢體、提高興奮度、集中注意力的效果,還可以鍛煉發展學生的其他素質,例如“喊數抱團”“反口令練習”等,在游戲中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靈敏素質,學生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時刻注意聽老師的口令做出反應。而“跳過跑繩”游戲則要求學生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就不能通過跳繩。這些游戲都能使學生在精神上高度集中,并且促使學生有積極的參與興趣。在準備活動中引入體育游戲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2.體育游戲在基本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體育教學,一部分是以傳授運動技術和提高運動技能為主,合理選擇和運用體育游戲。可以使一些較枯燥的體育技術技能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練,既提高了學習體育技能的興趣,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很多動作要領。例如,“小籃球”教學中的“三角形傳接球”“五角形傳接球”,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既增添了新鮮感和趣味性,同時,加大了練習密度,使學生技術技能的練習效果更好,掌握更扎實。例如,在上投擲課時,可選擇與下肢活動相關的體育游戲,可以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學習完“前滾翻”后,可以考慮利用“前滾翻”滾過墊子、鉆過呼啦圈等組合游戲,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動作的掌握程度。
3.體育游戲在身體素質訓練中的運用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身體素質的訓練應回歸體育課堂。而學生往往喜歡體育課時無拘無束地玩耍,不喜歡老師組織他們進行身體素質訓練。要想在這方面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另辟蹊徑。如果將力量、速度、耐力等令學生感到乏味的身體素質練習游戲化,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訓練效果。
4.體育游戲在整理活動中的運用
整理活動中運用的體育游戲內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輕松、活潑,使身體盡快由緊張狀態過渡到相對安靜的狀態,有助于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一些小負荷的游戲活動,在大腦皮質所引起的興奮可以加深運動中樞的抑制,促進其恢復。例如,“大轉輪”游戲,8-10人一組學生在圓環狀的布帶上滾動前行,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又提高了協調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玉良,李勛.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把握體育游戲的運用[J].今日科苑,2009(9).
[2]王紅光.體育游戲在體育課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