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敏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已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農村地區也就出現了大批的留守兒童。由于留守兒童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少之又少,在監護人的照顧下生活和學習,遠離了傳統的家庭生活和教育,以至于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著某些問題。結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實際課堂教學,談談如何提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品德與社會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留守兒童;品德與社會;學習興趣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遵循兒童生活邏輯,著眼于培養兒童良好的思想品德、樂于探究并熱愛生活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不僅有利于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及一定的生存能力,還能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一、以情動人,關心并關愛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1.從關心生活到關心學習
教學應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教師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兒童進行交談與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心理變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對癥下藥。關心兒童的生活并關心他們的學習,教師首先要知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并幫助他們掃除學習障礙,再就是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在他們生病或是受傷的時候給予他們關心和關愛,與他們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他們深深地喜歡上我們,從而對品德與社會的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2.用真心去感化和教導
根據我的教學觀察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不大,他們對學習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上進心和積極性。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運用品德與社會課本中的勵志事件和名人名言,對兒童進行開導和點撥,并激勵他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學習,我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以此改變他們的學習觀念,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采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上,以此增強他們的內心感受,使其產生共鳴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活躍兒童的思維,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因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度,展現出最真實的自我,這樣他們對品德與社會的學習興趣也就有增無減了。
2.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兒童是學習的主人,作為教育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并根據他們的生活體驗,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關注的問題,引導兒童通過觀察、記錄、實踐等形式學習知識,使品德與社會真正地融入他們的實際生活。
如,在教授冀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建設突飛猛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兒童描述本地區的生活條件,并讓他們在課后進行了解和觀察,收集我國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方面的資料和信息。以此增加兒童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他們更好地認識到祖國建設的飛速發展,培養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兒童學習興趣
多媒體信息技術集文字、圖片和錄像等多功能為一體,給兒童以直觀形象的課堂教學,刺激他們的感官,使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更加豐富多彩。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結構做出適當的調整,課堂上騰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錄像材料,能夠有效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冀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六年級下冊中的《讓健康伴我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健康飲食圖片和平衡膳食寶塔圖片,接著再展示飯桌上喝酒以及吸煙的圖片。由此使兒童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上來,并抓住時機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大家認為酗酒對人體有什么危害呢?香煙燃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哪些物質呢?”因此,教育兒童要時刻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積累飲食和運動方面的好經驗,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而言之,要提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還要不斷革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為兒童創造更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金慶良.農村留守兒童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梁靜茹.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研究[D]. 吉林財經大學,2012.
[3]邱霞.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品德問題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