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鵬
摘 要:數學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普遍單調且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有效引導”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策略,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主要探究有效引導策略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引導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開發者,必須采用一個較為合理的方式,才能教好小學數學。
一、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在我國教學體系中屬于基礎性學科,其地位是不可忽略的。小學數學教學開展中有效的引導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地學習知識,同時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學好小學數學能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厭惡情緒。因而伴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很好地滿足了當前教學改革的需求,在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沖擊,引導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指的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一些比較簡單的實例,進而對知識點進行講解,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進而掌握數學的認知規律。在引導式教學中,教師會采用一些教學道具,通過在實際教學演示中更加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采取各種問答的方式,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問題來供學生回答,同時教師還要準備一些小的獎品,學生正確回答了問題就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這種獎勵的方式來活躍課堂的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的積極性。
二、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其心智發育都還不夠成熟。因而對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控制。尤其是面對枯燥乏味的事物時,其注意力是很難高度集中的。但是受小學生心理特征的影響,其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而求知欲相對較強。因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對其進行適當的科學引導,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充分地吸引其注意力。如,在學習不同物體的形狀時,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不同形狀的彩色卡片向學生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向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敢于糾錯
小學階段學習數學知識不僅僅是簡單地對數字的加減運算,同時也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不夠成熟的,在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種種因素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是缺乏系統的理解的。面對這種情況,小學生比較容易出現錯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一旦發現學生出現錯誤,教師要耐心地講解,正確地引導,不能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批評,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進而磨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學生合作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自我約束力不夠。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是枯燥無味的。不僅如此,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也缺乏足夠的靈活生動性。再加上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時刻向學生提問,同時還要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小組活動有序的開展能夠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但是如果課堂秩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而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注意課堂秩序的維護,同時在小組討論之后,教師要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驗收,對每組討論的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適當的鼓勵。通過褒獎來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小組討論中去。
4.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是學生今后學好數學知識的必經之路,學好數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奠定數學學習的基礎。因而在引導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角色和職責發生變化,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好引導工作成為眾多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文平.淺析小學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江西教育,2014(12).
[2]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