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山
摘 要:美國著名教育家斯特林曾說:“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的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的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的確,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種有效方式,恰當、科學的課堂提問,對于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強烈求知欲的激發,學習思維火花的碰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眾所周知,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學習思維的重要課程,所以,提問對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采取合理的課堂提問方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探究和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層次性;開放性;趣味性;時機性
縱觀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我們會發現存在著許多不足,如教師提問次數過于頻繁,導致出現“滿堂問”的情況;提問缺乏層次性,多是停留于較低知識水平階段;提問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常常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沒有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做出激勵性評價等等,這就導致課堂提問的價值和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受到阻礙,創新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發展。所以,身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實踐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下面,我就以自身教學經驗為基礎,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淺談幾點看法和感悟。
一、課堂提問要富有層次性,引導學習思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以小學生這一思維發展特點為依據,使設計出來的問題能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即問題首先要從低級水平開始,然后逐漸走向高級水平,讓學生的學習思維也由低級向高級過渡,使學生既能高質量地回答問題,學習思維又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培養和發展。
例如,以“圓的周長”這部分知識點為例,我依次向學生提出了如下三個問題: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這三個問題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前面的問題是后面問題的基礎,后面的問題是前面問題的深化。對于第一個問題,用來補充和提示的問題有:小球運動一周,形成的圓,是不是還能用繩子來測量?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然后,通過不斷地對思考角度進行改變,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通過提出富有啟發行和補充性的問題,能夠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思維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二、課堂提問要富有開放性,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開放性的問題,能夠促使學生從多角度考慮,用獨特的方法去對問題進行探索、歸納和解決,對于學生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機。”由此可見,提問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是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充分體現。因此,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開放性特點,讓學生從多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進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的學習想象力也得到大力發展。
例如,在學習了長度單位和進率后,我就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想讓1-1=9這個等式成立,你認為可以填上什么單位?對于這一問題,學生都覺得比較新穎有趣,因為它打破了傳統1-1=0我們所認為的等式,學生可以用剛剛學過的長度單位如厘米、分米和米來讓等式成立,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想到用人民幣單位如元、角、分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通過對這一富有開放性特點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使學生從多方面發揮了想象,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
三、課堂提問要富有趣味性,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動機
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不易持久,無意注意占優勢,所以,蒼白無力、平淡如水的提問方式和提問內容是無法增強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的動機的,然而,缺乏新鮮感和新穎性的課堂提問,卻是當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時普遍存在的現象,導致學生常常提不起思考的興趣和動力,表現得無精打采、精神不振。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問題要富有趣味性,讓學生覺得思考問題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而非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積極思考的動機,進而興趣盎然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
例如,以“年、月、日”這節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我們大家都是一年過一個生日,但是,李華卻不一樣,她今年12歲了,卻才過了三個生日。這到底是為什么?你們能算出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嗎?”這一問題十分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而且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十分接近,學生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從而與同學積極展開交流和探討,之后,結合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點和與同學之間交流分析,正確算出了李華出生的年月日。這樣,通過對富有趣味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既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動機,又檢驗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四、課堂提問要富有時機性,取得最優的提問效果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性,如,我們可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提問,因為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剛開始環節,在此環節進行課堂提問,如果問題富有啟發意義和趣味性特點,那么就能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在課下分散的心迅速聚攏起來,從而積極投入到對數學新知的深入探索和分析中,有利于我們取得最優的提問效果,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在此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例如,以“圓的認識”這節內容為例,一上課,我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了一張圖片,圖片上是四只小動物在進行騎自行車比賽,四只小動物騎的自行車的車輪是不同的形狀,如小猴子的是橢圓形,小白兔的是三角形,小袋鼠的是正方形,小山羊的是圓形,然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假如它們同時出發,你認為誰會先到終點得到第一名?這一問題富有情趣且生動活潑,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能正確回答出這一問題,然后,我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能順利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如此,通過在合適的時機,即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出問題,既營造了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又順利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印象。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是師生進行互動的一種有效途徑。數學學科,是需要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思維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課堂提問就尤為重要。所以,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依據,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欲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并促使學生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海霞.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索[D].西南大學,2008.
[2]杜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策略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