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佳
【摘 要】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堅持的理念與目前新課改推崇的自由,平等的理念相違背。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在這個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對學習缺乏足夠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他們在學習面前未能完全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進而制約著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提升。本文筆者從教學有效性出發,秉承新課程標準中自由平等的理念,為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新形式探索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地理 教學 新形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73
隨著中學新課改的持續推進,人們對當前的高中地理教育質量作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已不能有效滿足人們對當前高中地理教育的需求。本文筆者提及的“教學有效性”旨在從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改善教師的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及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入手,為高中地理教學效益步入新天地做出要求。強調高中地理有效性及強調“少時高效”的價值內涵,增強地理學科教育對學生的意義。在讓學生對知識得到最大滿足的情況下,幫助學生在實踐能力層面實現最大的成長。
一、當前高中地理教育形勢分析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具有極強的可復制性和重復性。在過去的高中地理教育中,往往是教育部門的教師預先規定好全部的課程內容,對學年地理知識完成預先的全部規劃然后形成教學大綱。任課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僵化的執行地理學科教學任務,給學生規定教學作業,以此為過程循環往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課往往缺乏個人特色且說教性質極強。學生聽課因此缺乏主動性,對課程的性質也缺缺,這直接導致師生互動幾乎少之又少。然而新課程理念強調平等自由的原則。換言之,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在新課改的理念之下非常重要。再者,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具有一個極大的不足即缺乏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具體培養。地理是一個偏理科性質的學科,需要觀察、需要操作。然而,我們的大部分高中地理任課老師在課堂上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觀察以及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從而輕視了對學生地理探究、分析能力的引領以及探索,然而這些能力和本領,卻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堅持新課改原則下的高中地理新形式建議分析
(一)加強學科特色教育
我們的地理學科教育,不能完全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操作,重復固化的教育模式,遺忘學科特殊性,進而導致地理學科教育喪失特色。我們的教師應加強對自身素質的培養,學習先進教育本領,提升自身技能,深層研究高中地理教育知識。在對學科教育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特色,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形成獨具特色,關聯生活,具有教學時效性的教學特色方案。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對生活與地理的交際,讓學生在感受地理與生活聯系的同時,學習了解地理知識。教師講課時可以引用與生活關聯性高的典型案例,講述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比如為什么新疆的葡萄更甜,為什么山東煙臺的蘋果更好吃,在不同情景下案例的對比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比意識,以此更好地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一起郊游,引導學生在與大自然的相處過程當中發現實際的地理問題,并引導學生就自己發現的地理問題運用地理原理進行分析,探索。并對學生的困擾以及對理解知識存在偏差的地方及時的進行糾正和補充。
(二)加深師生互助合作
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在高中的學科教育中堅持新課改理念下的自由平等公正的原則,即強調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不應有高高在上的突兀感,而你把自己和學生放置于平等的位置。要知道,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育的使者。教師和學生是互助共贏、和平友好的話語搭檔關系。教師不僅在學習中,在生活中也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感訴求以及對任課教師地理教學方式的想法,以便教師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向。教師對待學生要熱情友好,對待學生的問題,要耐心傾聽、認真回答,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寬容以待,溫柔講解。教師在講課時應熱情開朗,親切自然,努力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應增加一些互動環節的問題,也應當為學生預留分析、思考、回答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交流表達自己對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地理問題以及地理現象的想法,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一方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長此以往,教師的課堂教學便不再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教師與學生雙方之間互相溝通,互動交流的雙向交流的過程。
(三)加大學生能力培養
新課改重視對學生長遠能力的培養,而不只是單方面地強調學生成績的提高。教師不論在課程設計,還是在具體的教學環節當中都要有意識地加大學生練習的比重。要能夠在具體的地理情景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在回答地理問題時,教師要強化學生的邏輯分析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框架意識。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的,跟著教師的節奏走。而在新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下,我們強調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地理,作為一個需要觀察的學科,需要學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環境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合作能力,觀察精神。把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逐步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學生心中深化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地理情境中發現實際的地理問題,并調動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來靈活的解決問題,繼而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中組織地理知識答辯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地理知識,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才華,提升自己的技能。
綜上所述,改革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不足,深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教學效益,增強地理學科教學時效性是需要師生齊心協力,共同攜手完成的艱巨任務。廣大師生要齊心協力,齊頭并進,堅定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堅持自由、平等的原則,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總之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是當前地理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實現教學任務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高中地理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