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銣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能力;興趣;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90—01
《大綱》提出的具體要求是:“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弊魑氖菍W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當前課程改革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筆者經過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 廣泛開展活動。為寫好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筆者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到操場拔雜草、上街搞衛生……筆者還親自加入學生的各種活動中去,氣氛相當融洽。活動開展之前,筆者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別人的動作、神態、語言,記下自己的心理活動,活動后讓學生寫《一次開心的比賽》。由于活動情景歷歷在目,學生落筆都比較快,許多學生寫出了熱烈歡快的氣氛和高興、緊張的心情??梢?,只要寫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作文還是有話可寫的。
2. 鼓勵學生多說?!罢f”即是把所見、所聞、所思表達成語言。能說者善寫,培養學生好說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筆者發現,平時不善說的學生,他們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敘的事、要說的理,有條理、有中心地訴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則是他們缺乏說話的能力。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筆者讓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參加的各種活動等等,在訓練過程中,列出簡單的提綱,引導學生先說什么,后說什么,然后按說的順序有條理地寫下來。
3. 給予肯定和鼓勵。要想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就要從心理上使學生不再怕寫作。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自信心,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式。在批改作文時,對寫作差、不合要求的作文,切忌諷刺挖苦,應找學生單獨談話,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多說鼓勵性的語言。對寫作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表揚,使他們對寫作有自信心。另外,對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可以推薦給部分期刊發表,使學生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二、從讀學寫和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遍喿x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 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我們在習作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是采用了總分的結構方式,先總寫八月的天多熱,再舉例分述天如何如何的熱。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天熱寫具體生動,對寫景段落可以怎樣布局。
2. 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寫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此外,筆者還讓每一個學生準備一個好詞好句的積累本,不僅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還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學生把課上及課外搜集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并背誦下來,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寫、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