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恒慶
【關鍵詞】 作文教學;創新能力;興趣;觀察;生活;立意;聯想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96—01
新課程改革把改變學習方式作為顯著特征和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根本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信息化社會的需要,也是人的個性發展的需求。那么,教師應如何在作文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呢?
一、激發寫作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作文課是接觸學生心靈最微妙的陣地,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及時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興趣也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條件,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話題;寫自己頭腦中想象的事物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摒棄一些固定模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個人的見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顯個性,真正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章。
二、養成觀察習慣,拓展創造思維
新課標在知識和能力上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捕捉靈感,拓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與聯想才有起飛的基地,才能寫出充滿活力的文章來。對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倡議他們寫觀察日記,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社會現象,做到觸類旁通,由此及彼,從而拓展視野,獲取豐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豐厚的生活根基,寫文章時才不會文思枯竭,無從下筆。也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多花,才能釀出蜜來。”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形成廣闊思路的可能性才會越大。
三、注重審題立意,培養創新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在立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知道,創造性思維包括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兩種形式,其中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體。在立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法,即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思考,從而選取最佳立意。如,根據“東施效顰”這一材料進行立意時,一般人都有認為“東施機械模仿不足取”,她的機械模仿是比原來更丑了。但是,東施的愿望是好的,大膽模仿,不怕嘲笑的精神在我們從事一些活動時是值得提倡的。如果我們從東施大膽模仿,大膽實施的角度來分析,就會觸類旁通,得出新的結論。
四、重視感受生活,多寫實踐作文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有感而發,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所謂實踐作文是指讓學生結合生活、學習等實踐,寫自己有親身體驗、有深刻感受的事物。但是,不同學生對同一實踐內容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對某一活動有的學生感到有說不完的感想,而有的學生卻感到無話可寫。這是因為他們的觀察、思考的能力存在差異。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要及時點撥、指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不斷創造機會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還要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生活的快樂,并采用適當地點評方式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有效的點評,以促使其不斷進步,學生也會不斷寫出思想靈動、天馬行空的作文。
五、鼓勵展開聯想,敢寫創新作文
1. 在變形中思考。變形思考是培養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一種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對某一形象加以潤色,使之成為貼近學生生活或者符合文章情境的新形象。如,對文章進行改寫、擴寫的練習,變換文章人稱,結尾續編或習作擴充等。這些都可以使學生寫出更富新意的文章來。
2. 在假設中創新。如,在學完課文之后,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為讀者留下的想象空間,推測課文中沒有寫出的事物,想象可能發生的事情,大膽寫出自己的設想。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通過聯想寫出頗有新意的佳作。
3. 在音樂中引思。一曲優美動聽的樂曲是一首流動的詩歌,也是一幅美好的圖畫。通過聽音樂讓學生寫下聽到的世界,會使學生在聯想中完成情感上的升華、創造上的飛躍,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作文是一項綜合性、創造性的書面語言表達訓練,“文貴于新”,在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未來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將創新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中,會讓初中作文教學呈現新的局面。作為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在學生寫作陷于困境時,要激發起他們興趣的火花、架起創作思維的橋梁,從而真正提高寫作水平,提高創新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