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威
摘要:隨著新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教育更著重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故而生命教育理念以高度尊重學生為核心,以全面依靠學生為原則,這將大大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將具體分析生命教育理念,進一步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貫徹生命教育理念的措施與手段。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措施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都缺少對學生地位的正確認識,教師“滿堂灌”,學生機械的接收知識幾乎成為傳統教學的常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生命教育理念運用而生。生命教育理念的出現刷新了人們對傳統教育理念的認知。而隨著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大規模運用,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實。同時,因為生命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一、生命教育理念概述
生命教育理念以生命為維度,用全新的視野對教育進行了重新定義與認識。教育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授,而是教師與學生雙向的思想交流。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重視學生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的實現,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思想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價值得以實現,生命的質量也得以提升。而在實際運用中,生命教學與生本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學生為課堂的核心,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高度尊重學生。客觀來說,生命教育理念不僅是新課程理念的具化,同時也為新時期的教學模式指明了方向。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說,其知識面較少,好奇心強,很多人在前期都沒有系統的接受過語文教學,學習能力較低,也缺少相應的語文學習興趣。生命教育理念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依靠學生來推動教學的進行,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幫助學生發現語文的美好,生命的美好。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
(一)關注完整的生命,培養健全的人格
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心理,輕視生命,常常是因為精神崩潰,產生精神崩潰的原因可能是學習壓力、家庭因素等,在遇到壓力的時候,精神過度緊繃。學校在教育的時候不能過渡給學生壓力,小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快樂學習的過程。語文是母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生命教育的結合,以教材文本探討課文中的真諦,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塑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指導學生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與人友好相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二)注重生命體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正確理解生命的內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生命的體驗,情感是體現生命的良好介質,可以將生命教育上升到情感教育。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文人雅士留下的感人事跡和著名文學作品,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的體驗。例如:人教版三年級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女媧補天》,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小學生對其非常感興趣,女媧補天是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的人類,從這個角度講,引導學生自己體驗生命的重要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尊重生命的獨特性,追求個性化的教學
語文知識是博大精深的,在對語文知識學習與理解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知識點都會有獨特的見解。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生命的獨特性,追求個性化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做出的選擇也可能不一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善于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合作,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在教學中尊重,依靠學生
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同時,這也是生命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并取得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具體來說,就是破除傳統課堂“滿堂灌”的弊端,給學生保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其調動起知識體系及思維來解決問題。同時,要讓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兩者產生共鳴。要讓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更強,就需要教師遵從生命教育理念來推進課堂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的感知,并通過小組討論,查閱資料等形式,對課文加強理解;其次,要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理解,獲得感情上的共鳴;最后,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進行閱讀拓展。語文教學不僅是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的動態過程,同時也是永無止境實踐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但是生命的獨特性使得每個人都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本能,讓教學變得更加自然。
(二)構建生命意識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陣地,所以教師對課堂評價的作用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它會對師生雙方的教學和學習行為都產生直接影響,并且影響到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同時課堂也是師生互動及培養感情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教學、提問以及評價等過程給學生傳遞正確的、積極向上的觀念,讓他們感受到崇高的生命理念。不過這些都并非朝夕而成,需要長期努力。首先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更深層次的內容挖掘出來,讓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生命。例如,在《日月潭》這種描寫風景的課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將世界和生命的美妙之處展現給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意識,從而尊重生命。在確定了正確的生命意識以后,還應該告訴學生,生活和生存是不一樣的概念。例如,課文《劉胡蘭》,我們的革命烈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種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是值得我們歌頌的。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樣,必須了解生命的意義,他人才會認可你,自身才能成長。
(三)尊重學生個性,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學說認為,學生與生俱來各不相同,他們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人的本能是多元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而每個學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學習相同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對學生也提出了統一的教學目標。這種看起來相當公平的教學是以假設每個人都具有相同的智力為基礎的。然而事實上,依據多元智力理論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立的組合方式把各種智力組合在一起的。為了建構新型的小學語文“生命課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的、適宜的、能夠保證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使每個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并給與學生最大的發展機會來解放自己的頭腦。鼓勵學生放飛想象,從不同角度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換角度、多方位探究,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使學生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