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林
【摘 要】在高中學習階段下,數學課程是高考各科中極其困難并且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往往對這門課程存在著巨大的困惑,他們想要學好概率、也想要學好排練組合,但在這一階段中,不僅是學生學習,同時也包含了教師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理念 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30
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發展水平不斷的提高以及國內外學術界有關專家的頻頻交流,教師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也日益增加。同時,有關專家對傳統的高中數學教育教學也提出相應的改變。我國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老師曾說過:“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是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根據陳省身老師所說,實際可以理解成為,這是一件好事,數學中沒有了諾貝爾獎,數學家們就可以更加努力、專心地去研究數學領域的奧妙。我們欣賞數學,我們同時也需要數學。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尤其是概率、排練組合等問題。大多數學生認為這倆模塊的知識點非常的難學,考試成績提不上去,進而造成心理厭倦學習高中數學知識。實際上高中數學只是學生步入社會的一個起點。為大學時期所學習的高等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成為會思考的人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是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同時學習數學是為了開發學生創造性,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始終保持著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尤其是高中,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學會更有效的利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這對后期步入大學十分重要,大家都明白,大學時代的學習都是靠自覺而來,沒有老師催寫作業,也沒有老師過度的看管,凡事都靠著自己的自覺,也許大部分學生會這樣說:“生活中大多都用不上較深的數學”,但是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從來不把數學有用沒用作為衡量學習數學的標準,試想,沒有高深的數學,身邊的生活用品就沒辦法制造出來,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早上起床,所有的家電,現代化電子設備都停止了工作,我們將如何的生活。學好數學,更重要的是學好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會思考的人。
(二)為上大學做鋪墊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數學的世界也是非常美妙的。當你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或者想了很長時間,哪怕是個小小的問題,你的心情就特別特別的好,很難有其他事情可以和它比。高中數學相對只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大學中的高等數學則是既抽象又艱難的學科。但是現在數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礎,也就是說現代數學的發展帶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如果沒有數學可以說就沒有這個世界!
高中階段教師主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腦力,讓學生更理性的去學習各科知識,不偏科;讓學生更理性的認識數學、認識世界。同時也讓教師明白在高中階段數學教學更注重的是教學的方式方法,注重為下一堂課做鋪墊,注重為高中生上大學學習高等數學做鋪墊。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隨著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一些老套的教學方法不斷的被新課程數學教學所替換。新課程數學教學既以學生為主體,也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同時上課時教師也會應變不用的課時做最恰當的因材施教。總體來說,新課程數學教學為傳統的數學教學做了更多的修飾和改進。
(一)缺少學生主體化課堂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中富含許多的定義、公式、解題技巧。如何讓高中生更快更好的消化每節課的內容,掌握學習方法,解題技巧。不但要在上課的時候教會學生怎么使用,而且也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課間怎么主動去學習。
例如,高中數學第一冊中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如何用直尺和圓規作圖”。實際上,圓規和直尺作圖的規則很簡單,通過兩點可以連一條線,兩點之間可以作一個圓,兩根線交在一起是有一點,兩個圓在一起有一點,兩根直線和圓交接在一起可以找到它們的交接點。利用以上五個點就可以試圖做一些幾何圖形。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高中教師在講臺大揮手筆的演算一些定義、定理、公式,解題技巧,而忽略學生為課堂的主要接受體。這時學生不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也不再是課堂中教授學生的主導教師,反而教師成為了主宰課堂的主體,用高強度的語言和演算技巧使學生記住背會,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時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在高考強壓的基礎上,學生漸漸身心疲憊,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新課程教學中,想要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加強學生的參與性,增多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為高中生枯燥無味的高中生活添加色彩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重中之重。
(二)摒棄僵化的思維模式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的方式,大多都是題海戰術,總覺得自己做完了一本又一本的練習題,就會比同齡人的分數要高一些,但事實并非如此。作為教育者,這是我們教師的悲哀,因為我們沒有能夠傳授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只能是通過多做題目,這樣來達到心理安慰,更多的時候,學生沒有對一些基本的定義、定理理解透徹,或者對定理的推導過程,含含糊糊,就盲目的去做題目,這樣的題海戰術的意義又在哪里呢?學生只是領悟某一個定理理解的某個層面,這樣片面的理解,逐漸培養的學生,他們都缺乏思考,都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去做題目,缺乏創新。筆者這里要批判的是,題海戰術并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更多的時候學生錯的題目都是一種類型,之所以一直做錯,是因為在第一次出現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加以總結。
數學作為高中生經歷高考的一門即重要又基礎的學科,值得每個高中生去學習,值得每個高中老師去發掘知識,用較高的效率和有效的方法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多的創新有趣的解題思路和情景化教學的游戲體驗,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減少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增加活躍度。進而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高考。愛因斯坦在二戰期間曾被推舉為總統,他拒絕的理由則是“政治是有限的,數學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