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娟源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習,其內在的邏輯性、系統性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依照當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還需要提升,只有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數學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能力的措施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能力;優化措施
一、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重要意義
小學時期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期對小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在這一時期的小學生由于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加強,逐漸的從被動學習成長為主動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觀念開始浮現,在這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則可以避免學生形成錯誤地學習觀念。因此,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自覺主動地提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呢,就成為教師所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對學生能力的挖掘和開發,能夠讓學生探索到更為適合的學習路徑,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內在邏輯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更好地工作、學習奠定基礎,是讓學生的自覺性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礎。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提升,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形式,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其學習的主動性才會更強。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能力,并僅僅局限于此,其更為顯著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
當前教育制度以及推行的教改已經向自主學習方向發展,近幾年教育部門不斷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設定為教改的第一目標,尤其針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看重,但是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而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消極、被動學習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這就給教改執行造成一定困難。數學的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死記硬背,其需要關注內在的邏輯性,需要將知識進行系統整合,從而讓學生學習到知識的精髓,但是因為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師往往能夠很好地傳遞其理論教學,對于數學教學中的趣味性傳遞不足,無法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滲透學習其中的內在邏輯,對于其系統性的學習還明顯不足。此外,因為課程教學的緊迫性,教師給予學生的學習空間明顯不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無法很好調動,數學學習極容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三、小學數學課堂激發學生自主能力的措施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
單向教學模式是傳統小學數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通常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老師通過課本內容的講授進行知識的傳遞,學生沒有機會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意見,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降低,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從而使數學的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因此,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拆分,將不同的問題點分別提煉出來,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討論小組,將知識點一一分配給小組進行討論,并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點,促使學生們挑戰更高難度的問題,學生們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得出問題結論,通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點予以深刻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游戲等方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趣味性的引領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積極主動的意愿,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討論、互動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和理念。
2.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由于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較為淺顯,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比較單純的數字學習,只要記住數字之間的規律就能夠學好數學,或者僅僅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就可以提高數學成績。正是學生的錯誤觀念所在,讓學生所學學習的數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產生隔閡,其原有的緊密型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深度教育,注重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也是促進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總結生活中的豐富經驗,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從經驗中發現數學規律,從而引出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實用性的認識,也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小學數學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做到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3.利用問題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中非常好的方法,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通常會以最直接的方式獲得結果或者結論,學生很少獲得思考的時間和提問的機會,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摒棄這種固有教學模式,開展“繞彎”教學,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從而得出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數學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進行乘法教學的時候,便結合生活內容進行題目的編寫:華華在家幫媽媽賣水果,一斤蘋果4 塊錢,今天小花賣了7 斤,一共收入了多少錢?這樣的題目是以生活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再從理性角度來進行問題解決。一斤蘋果4元錢,7斤蘋果的錢數就是7個4相加,雖然同樣可以得出答案,但是其非常繁瑣,計算起來不僅麻煩而且容易出錯。這時候,筆者則引導學生自己來進行式子的變化,讓加法進行“變身”,既讓學生認識了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也讓學生自己探索了更好地學習路徑。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之前,自己就尋找解決的辦法,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施任務型教學促進學生自主能力提升
布魯納認為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建立起牢固掌握科學知識的方法。還應該讓學生能夠在已有的教學任務的壓力下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這就讓任務型教學的開展顯得非常有必要。教師要注重通過任務設置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得以更好學習,讓學生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筆者在進行“認識幾分之幾”課程教學時候,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化,讓學生通過折紙的方式認識所折紙部分占據整個紙張的幾分之幾。筆者讓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探索有沒有更多的方法通過紙張的簡單形式來展示分數的含義。這樣的任務一出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們積極探索更多的方法,有的同學將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對角折、得到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有的同學將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相對的任意兩個頂點重合對折,此時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學生不斷地完成任務,從各種數學任務中獲得成就感,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這種學習方式,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其學習的積極性不知不覺得到提高。教師在進行任務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其他學科進行關聯,讓任務的形式更加多樣,學生的知識容量更加豐富,跨學科式的任務設置更是讓學生的學習樂趣更加濃厚,對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結語:
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決不是教師單方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其更加需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是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學有所成,才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的精髓,才能夠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數學世界中盡情遨游。
參考文獻:
[1]張學雙.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路徑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45.
[2]李樺. 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 教育教學論壇,2015,(38):260-261.
[3]見娟.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北師大版四年級教材為例[J]. 西部素質教育,2015,(11):105.
[4]李永鑄.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14,(32):171.
[5]支啟霞.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才智,2013,(17):64.
[6]趙蒙成,朱蘇. 小學低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與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學的案例研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