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香
摘要:思想品德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性課堂,為學生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進入了攻堅階段,而現在初中思想品德課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升學率的重壓之下,其課堂低效、無效甚至被其他主科占用的問題。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老師尋找高效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本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本課堂;有效性
生本課堂,一言概括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這也是近幾年課改所提倡的,課堂要以學生為核心,一切教學策略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尊重學生、關注學生,一切以學生為導向。因此,為了迎合這一教育理念,讓思想品德課程更加高效精煉,應著重提高其有效性,全面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本課堂的現狀
以目前初中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由于升學的壓力,導致初中思想品德課讓位于數理化等主業課,課堂時間被剝奪,學生自然無法接觸到真是而有意義的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即使沒有被剝奪的初一的課堂,老師也只是照本宣科,老師自身都沒有意識到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意義,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很難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認為思想品德課沒有學習的必要,反而浪費了他們寶貴的做題時間。另外,在新課改的強烈要求下,很多課堂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將課堂全部交付給學生,而放棄了課堂引導者的的角色,使得課堂秩序較為混亂。而由于學生沒有被有效引導,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自由散漫的狀態,這種不受控制的狀態也會影響到其他課堂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本課堂構建的意義
生本課堂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被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教學形態,它要求課堂充滿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生本課堂倡導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狀態。這些都是以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為前提的。通過實踐證明,構建生本課堂,能夠使老師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學生的群體當中,使老師成為學生的一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學生在這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自然能夠敢于質疑問題、提出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這種自由的課堂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授課老師的積極引導下,老師不再單純的講解,而是把思考的空間、時間和權利返還給學生,讓學生把課堂當做充分展示自己思路的舞臺,并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感、感受學習的愉悅,在這種多元環境的構建下,才能使得枯燥的課堂變成色彩斑斕的生活空間,學生擺脫掉固定的束縛,才能真正的超越自己,獲得思想品德上的額全面發展。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本課堂有效性構建的方式
(一)學習為先,導航“生本課堂”
由于生本課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生本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課堂,與傳統課堂有什么區別,應該如何去構建生本課堂,這都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些列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研究,從實踐的案例和理論的學習過程中尋找出有用的答案。因此,生本課堂有效性的構建,首先在于老師要有意識的學習構建生本課堂的一些列知識,只有老師從整體上把握住生本課堂的方向,才能夠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學習潛力。只有老師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做到引領生本課堂的有效性的提高。
(二)實踐為基,踐行“生本課堂”
經世致用,自古以來都是仁人志士學習的目標與態度,現代教育只有根植于實踐的土壤才能顯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才能在合適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有實踐才能不斷檢驗教學成果的有效性,是否真正將課堂內容內化為身體力行的一部分。因此,老師不僅要不斷實踐自身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案,還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同時老師也應該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實踐環境,例如,幫助同學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深化同學之間的友誼;師生互助完成一項課堂任務,融洽師生情誼;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強與長輩之間的溝通;完成舉手之勞的事情,消除陌生人之間的隔膜。這些都有利于思想品德課的課外實踐,同時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會一種被需要的感覺,這種成就感能反過來促進學生向著更高層次的品行發展。
(三)互動為核,活躍“生本課堂”
初中思想品德生本課堂的教學過程是認知構建、師生互動、情感體驗多向交流過程,現代初中課堂也亟需擺脫傳統課堂單向傳輸過程的束縛,轉變為雙向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不僅表現為師生的互動,還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互動,只要搭建好這些互動的橋梁,才能夠讓學生不斷在生本課堂中得到思想品質的升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反思為本,優化“生本課堂”
好的老師都是善于總結反思的老師,教師的成長也源于經驗的累積。在思想品德生本課堂構建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老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總結與反思,不斷發現生本課堂中的不足與缺陷,進行及時的糾正,對于好的方面進行個別到一般的升華。反思的過程也需要老師對學生的言談與舉止進行仔細的觀察與思考,研究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抹殺學生的個性,反而要突出學生的特性,并因材施教。只有這樣不斷的對教學方式與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生本課堂得到有效開展。
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依靠思想品德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從長遠角度看,思想品德課應該是一個綜合性、趣味性、時效性兼具的科目,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促進學校思想品德氛圍的建立,而良好的學校氛圍又能反過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本課堂有效性構建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做好學生引領者的角色,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玉瑩.基于發展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李春燕.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張軍.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實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2010.
[4]袁紅梅.調動學生“思維參與”的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