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強
【內容摘要】班主任作為中學生班集體的主要教育者和組織者,對中學生班級集體建設和中學生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應善于激活和引導,促進學生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 高中生 個性 教育
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多加重視班級里學生們的心理變化。特別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只有具備了積極樂觀的健康情緒,在學習和生活中才能不斷提升自我。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一方面情緒波動較大,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產生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學生建立一個健康積極的人格,有助于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交往。
一、因勢利導,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當代的高中生,相比起過去,思維更加的活躍,更加的自由,具備了許許多多獨到的見解和想象力。這些都是他們的優勢所在,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極其良好地指導作用。作為班主任,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們的一些見解和看法,一定要留有適當地時機,供他們進行發揮和表達。學生有問題,有想法,就舉起手來,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如此一來,學生們才會真正感受到自己處于學習的核心,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起知識來就更加地充滿動力,富有自信了。高中階段的學生,最終的目標就是高考。因此,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再具備一顆堅定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的學生想通過藝術這條道路,去考上理想的大學,不僅要在文化科目上多下功夫之外,還需要在課余時間里去準備藝術專業的課程,以強化自身的能力和藝術修養。高中階段相比起初中和小學,競爭也越發地激烈,因此需要教師無時無刻地提醒學生具備競爭和危機意識,從而保證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可以保持一個較高的思維活躍度,對高中的學習充滿斗志。
二、民主管理,培養學生高度責任感
高中階段,班集體是最常見的單位,一個良好的班級,不僅具備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自然是和睦融洽的。那么,師生們又該如何建立起這樣和諧互助的集體呢?作為高中班主任,班級的領導者,一定要注重實行民主化的管理政策,使得班級里的成員都具備一定的責任感,知道班級就跟自己的家一樣,同學和老師都是自己的親人,要與班級共進退。在過去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們往往都被教師過分地限制住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師管理學生,指揮學生的模式。很多學生對班主任的行為和作風敢怒不敢言,非常不利于和諧的班級氛圍。在當今的教育大環境下,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避免包辦代替,獨斷專行的教育模式,要尊重廣大學生們的意見,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學生們也要有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對于班級的建設和管理也要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例如,在班會課競選班干部的時候,就不能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去欽定學生,而是應當改成競選投票的方式,根據班級的條例,選出最合適的人員,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
三、心理文化,促成良好心理品質塑造
在高中階段的班級中,作為班主任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心理層面。所謂的物質層面,即為班級里的一些設施布置,這對于班級環境建設有著積極地影響。例如,在班級的墻壁上可以貼上一些名人名言或是班上同學所繪畫的作品;在教室的后方可以畫上黑板報,供學生們鍛煉寫作和繪畫水平。所謂制度層面,也就是班級里的一些班規條例,《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獎懲措施,以便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督促自己。學生在犯錯誤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的懲罰,以保證自己下次不再犯錯,在學生做出卓越貢獻時,要積極地給予獎勵,以便于學生們今后去學習樹立榜樣。最后,所謂的心理層面,自然就是學生們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這一點教師要格外地重視,因為學生們的心理活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日常行為和學習,只有具備了健康積極的心理,才能享受愉快而合理的高中生活。
四、班隊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
在高中階段,班集體活動也是促進學生們之間關系的重要紐帶。通過班級活動,學生可以積極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建立自信。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凡屬于養成習慣的事,光反復講未必有用,一句老話,要能游泳必須下水。因此老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領。這充分說明了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作為班主任教師,光是靠口頭教育是不夠的,無法對學生造成根本性的沖擊,想要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教師所講的道理,還是需要具體實踐。就以開班會為例,在過去的教育模式中,一般班會課的主講人都是有班主任老師來擔任,而作為任課老師的班主任,很多時候都無暇用心準備班會課,大多數都是以教育批評為主的內容來開設班會課,久而久之只會讓學生感到畏懼和抗拒,不利于和諧班級的建設。但是如今,教師就可以請一些班干部或是想要積極表現自己能力的學生,上臺來組織班會活動,既保證了班會課可以人人參與,又減少了學生之間的隔閡,而且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同齡人比教師更加地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