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奔+黃文麗+羅艷芬+滿詩玲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在提高中職實習護生對宮頸癌防治認知中的作用,為進一步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臨床依據。方法 選擇2013級中職實習護生354人為研究對象,舉辦有關宮頸癌防治知識專題講座,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在專題講座開始前和結束后分別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分析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后實習護生對宮頸癌防治知識的正確認知程度和對宮頸癌防治的態度,了解開展知識講座的效果。結果 中職實習護生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宮頸癌疾病知識知曉率、宮頸癌的預防意識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 健康教育能明顯提高中職實習護生宮頸癌疾病防治的認知水平及自我保健意識,應進一步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女性主動提高宮頸疾病的預防意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減少或避免HPV的感染,遠離宮頸癌。
關鍵詞:健康教育;宮頸癌防治;認知;中職實習護生
宮頸癌是女性生命最嚴重的威脅之一,2013年世界衛生大會將預防宮頸癌列為《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的重點干預措施;2014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世界癌癥領袖峰會推出了《子宮頸癌綜合防治基本實踐指南(第二版)》。重點突出為預防和控制宮頸癌,加強女性獲取衛生服務方面的技術和戰略的最新進展。為了更好地開展宮頸癌的防控工作,本課題組舉辦了專題講座,組織我校在玉林市市區各醫院實習的2013級354名護生參加宮頸癌防治相關知識的學習,以提高她們的認知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廣西玉林市衛生學校(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在玉林市市區各醫院實習的2013 級護生354人為研究對象,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18.36±2.31)歲。本實驗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并經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征得學校有關領導的同意后,課題組成員于2015年8月26日20∶00在本校大型多媒體教室舉辦專題講座,組織在玉林市市區各醫院實習的2013級實習護生參加宮頸癌防治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專題講座開始前和結束后分別對參加學習的354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在研究人員主持下進行,研究人員詳細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現場發卷、匿名填寫,給予實習護生充足的時間獨立完成并當場收卷,回收后進行問卷編號。發放調查問卷354份,收回各354份,回收率為100%。
1.2.2調查問卷內容 自行設計,經反復修改、預調查后形成;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年齡,宮頸癌的病因及癥狀、宮頸癌的高危因素、HPV相關知識、HPV疫苗知曉及HPV疫苗的使用意愿、定期婦科檢查的意愿等。
1.2.3專題講座主要內容 宮頸癌的癥狀;宮頸癌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HPV是人乳頭瘤狀病毒,HR-HPV的獲得、HR-HPV感染的持續、進展為癌前病變、最后進展為宮頸癌;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病因;HPV感染的高危因素性生活混亂(早年開始性交、性伙伴過多、性生活不規律、配偶性伴侶個數多,非避孕套避孕以及生殖道各種炎癥);宮頸癌的篩查及治療的方法和意義;HPV疫苗及其作用和意義;宮頸癌的預防措施[5]:適齡婚育、保持性衛生、計劃生育、積極參加普查、及時治療宮頸炎及性傳播疾病、HPV疫苗注射、營養膳食。
1.2.4知識掌握程度的判斷標準 根據問卷知識掌握的程度,分知曉(回答正確率≥70%)、部分知曉(<回答正確率35%~70%)、不知曉(回答正確率<35%)。
1.3觀察指標 對專題講座前后準實習護生對宮頸癌的認知疾病知識認知度、自我保健意識及頸癌防治認知、態度、行為現狀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6.0軟件包對上述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校查后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參加專題講座前后實習護生對宮頸疾防治相關知識的正確認知程度 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實習護生對宮頸癌防治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參加知識講座學習前,尤其是HPV及其與宮頸癌的關系和HPV疫苗的不知曉的比例從參加知識講座前的67.51%和83.9%下降為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2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后準實習護生對宮頸癌的認知態度的比較 準實習護生參加宮頸癌防治專題講座學習后,認為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的重要的比例從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的19.20%提高到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的55.65%;認為不重要的比例從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的24.85%降低到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的3.11%。認為HPV篩查有必要和愿意使用HPV疫苗預防宮頸癌的比例比例從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的29.94%和7.62%提高到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的84.18%和52.54%;為HPV篩查沒必要和不愿意使用HPV疫苗預防宮頸癌的比例從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前的70.05%和92.94%降低到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的15.82%和47.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3 討論
3.1宮頸癌是目前人類所有癌癥中唯一原因明確、早發現可治療的癌癥[6]。目前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普查率低,其中人們對HPV認知不足是重要原因。邵淑娟等[7]研究報道:青春期女性及絕經過渡期女性面臨HPV危害的風險更高。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年齡15~16歲進行人工流產的年青女性比比皆是,與調查[8]顯示中國大學生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20 歲相比較,說明年青女性首次性生活的年齡明顯前移;而HPV是性關系中最常見的感染,通常發生在性生活的早期,我們閱讀了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的教材,對婦科腫瘤知識介紹不全面,加上學生的文化底蘊較差,對宮頸癌等婦科腫瘤等的相關知識了解不深入,防治認知缺如,這一切均不利于生殖健康,且給宮頸癌的防治工作增加很大的難度。
3.2行為的改變是獲得知識、產生信念(態度)、形成行為的連續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必須加大宣傳的力度以提高公眾的認識,實施健康教育就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手段。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專題講座學習后實習護生的宮頸癌疾病知識知曉率、宮頸疾病預防意識均比參加學習前顯著提高。因此,加強對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女性在宮頸癌防治方面的宣傳教育學習尤為必要,宜采用多樣化形式的宣教,使她們更進一步提高宮頸疾病的認知度,引導她們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避免過早開始性生活、早婚、早育、性關系紊亂、多產;從而促進生殖健康,盡可能避免HPV感染,遠離宮頸癌。
參考文獻:
[1]馮淑燕,馮淑玲.1026例育齡婦女HPV感染情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9):1374-1377.
[2]耿宇寧,吳玉梅,張為遠.低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LEEP錐切術與期待治療的效果評價[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5,16(3):225-228.
[3]支園園,尹格平.HPV 檢測在宮頸病變診斷及 CIN 術后隨訪中的價值[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7):563-567.
[4]崔麗陽.高危型 HPV 持續感染的影響因素探討[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4,20(3):209-212.
[5]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1-309.
[6]劉晨,王莉,張凡,等.張家口市門診女性 HPV 感染與宮頸病變篩查的臨床資料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3):190-192.
[7]邵淑娟,岳天孚,張麗琴.女性 HPV 感染情況及對 HPV 和 HPV 疫苗的認知[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3,19(2):127-130.
[8]李淑蘭,朱宏,謝桂琴.大學生性觀念和性知識的調查分析與思考 [J].中國性科學,2009,18(6):3.
編輯/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