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基
【內容摘要】掌握信息技術是當代高中生非常重要的基礎技能,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設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度明顯提高,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在新課標的實施下,優化高中信息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顯得尤為必要。以下本文將簡單分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重點就讓“課堂思維”活起來——高二信息技術學生學習分析與策略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課堂思維 高中信息技術 學習分析 策略 問題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個體差異性沒有引起重視
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每一位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學習、成長環境下學生所具備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各不相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重視度不足,統一標準下的教學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基礎較好的學生會出現學習積極性下降,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會感到較大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
新課標下,學生應作為課程的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但是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習的積極性不強,應試教育思想非常突出。再加上缺乏家長的監督及引導,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思維擴散、創新意識不強,無法發揮出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作用。
3.教師團隊的綜合能力有待加強
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缺乏系統性學習的前提下,教師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新型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無法應用到實踐中,其具體的課程設計及評價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學課程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成長,在評價系統設計不科學的前提下,學生無法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難度較大。
二、讓“課堂思維”活起來——高二信息技術學生學習分析與策略
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構成及發展歷程,學會使用一些基礎性的軟件來加以運用,借助信息技術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時俱進。但是從目前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來看,學生的自主性、教學的靈活性亟待改進。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擴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十分關鍵,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努力,構建高效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
1.加強興趣引導,活躍課堂氛圍
興趣可以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較大的影響,進行興趣引導是實現教學質量優化的有效途徑。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點著手,借助信息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主動積極的融入到教學氛圍中。雖然信息技術教學的理論知識非常枯燥,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將其簡單直觀的講解出來,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巧,真正成為課程的主體。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小組教學法、協同教學等,學生應積極配合,掌握扎實的辦公軟件操作技巧。
2.開展個性化教學,優化教學質量
基于學生差異化的學習現狀,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形式來優化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是當代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及調查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制定不同要求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在對應的學習要求下進行能力提升,從源頭上優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
3.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是放手實踐
教師如何合理設計教學、布置學習任務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呢?在學習Excel的關于“復制粘貼單元格”中“插入已剪切單元格”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給出一個數據表:
請學生對這張表格的省份進行按首字母升序排序。為了激發學生的能力,我特別引入了競爭機制:看誰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結果平均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能用六七種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任務。有的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剪切-粘貼的操作,有的利用復制-粘貼-刪除的操作,有的利用移動單元格的操作,有的利用排序中按標題排序,更有甚者還想到了學過的剪貼板這實在令我不得不嘆服他們的創造力。我不僅表揚了第一名,而且表揚了那些采用不同方法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每個同學的思維能力都得到尊重和保護。信息技術的操作不能局限在一個知識點和一個操作層面,而是要學會靈活運用,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