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剛
創辦于1998年的汕頭市澄海實驗小學,近年來堅持以師生和諧發展為宗旨,以“多元開發 容融共進”為學校文化內核,圍繞“素質全面,個性突出”的培養目標,實施“以養成教育為奠基石,以興趣特長為突破口,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團隊建設為源動力”的辦學策略,在規范養成、藝體特色、有效課堂、數字校園、團隊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首批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示范家長學校”“全國第一批體育工作示范單位”“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成為潮汕地區的一顆教育新星,燦爛奪目。
當你漫步于澄海實驗小學的校園,走過寬闊平坦的操場,走過綠草茵茵的足球場,走過美輪美奐的各個專用場室,走過主題鮮明的文化走廊或芳菲滿園的學校“榮譽室”,再駐足觀賞景觀墻上一張張學生的“陽光笑臉”,你會發出由衷的贊嘆:這里真是一片師生幸福成長的樂土!
幸福,源于深厚人文情懷的辦學宗旨
教育本質上應該是激情與智慧的結晶,是理想與追求的碰撞,是理性與詩意的交融,是師生生命的共同成長。而這種成長,必須基于幸福又指向幸福。因此,學校不僅要促進師生素質的提升,更要關注師生的內在情感的體驗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呵護他們的人文情懷,引領他們的人生理想,讓他們像花兒一樣幸福開放。有鑒于此,澄海實驗小學從教育規律出發,圍繞“以人為本、健康快樂、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質量方針,確立了具有深厚人文情懷的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師生的和諧發展。并以此為辦學導向,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元素,創建和諧育人的氛圍,努力讓全體師生實現身心和諧成長。
其中,校長王秋喜正是這種人文情懷的核心營造者。下雨天,上學時段,你肯定能看到他撐著雨傘,面帶微笑,不時擺手,穿梭于校門口的密密麻麻小轎車之間,提醒家長和孩子們注意安全。學校里,他會彎腰撿起身邊的雜物,主動跟孩子們打招呼,是全校師生的文明楷模。教師管理中,學校會主動了解教師的困難,為教師分憂:有身孕的、孩子不到一周歲的老師不當班主任,不參加值班;一年一度的教師體檢不打折扣;教師在教代會上提出的合理提案,學校會及時回饋或分步落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王秋喜的身邊,很自然地凝聚了一批富有人文情懷的教師:張老師想方設法與“一個不大喜歡您的學生”交往,讓關愛的陽光照進她幽閉的心房;林老師給聰明而調皮的小男孩,專設一個任他馳騁的天地——“午寫出題人”;蔡老師用“得寬容處且寬容”的妙招,讓一個桀驁不馴的“刺兒頭”真誠地認錯改過;而姚老師卻用“教育隨筆”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那天下午,上級通知:“創強”領導小組明天要到學校檢查。
放學后,我帶領同學們緊張地忙碌了1個小時左右,眼看天色暗下來了,正最后一次進行地毯式檢查教室里的各項環境布置。但見“做一個有素養的小學生”主題黑板報特別悅目,從版面設計、內容選定,色彩搭配,到小插圖、小花邊等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整個版面工整、和諧,有新意,只是黑板報下面的粉筆槽還有不少灰塵。我讓在外面整理衛生工具的副班長小源過來,把黑板槽擦干凈,我自己抽身去檢查公共區域了。不料小源卻誤聽,生生把黑板報給擦掉了!
接報的我心急火燎,但不是急著向小源“噴火”,而是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上網,以最快地速度選中了一個版圖設計和與主題相關的幾篇文章,讓教室里剩下的5個同學和我一起分工協作,只花半個多小時的功夫,就把新的黑板報完成了。
后來,我跟學生分享了這個意外事件帶來的幾點思考:一,當遇到突發事情時,要冷靜下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指責上。二,建議以后出黑板報時也講究分工合作,各項同時進行,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任務。三,解散原有出版小組,由全班同學分組輪流出版,相信每個同學都有沒被挖掘的潛能……
一顆水珠,能夠折射整個太陽;一件小事,能夠濃縮整個校園的人文氛圍。身為澄海實小的師生們,怎么能不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片樂土上而感到幸福呢?
幸福,源于高效輕負的生命化課堂
一所學校必須時刻以教學為中心,抓課堂,重教學。離開課堂,一切的教育理念都缺乏最根本的承載依托;離開教學,所有的教育主張都沒有了最重要的實踐途徑。
1.打開學生思維的窗口。澄海實驗小學的課堂教學,把“打開學生思維窗口”作為基本要求,把“省時、啟智、輕負、高效”作為追求目標。在實施課改的過程中,以“有效教學”為統領專題,語、數、英等科目分別立項進行課題研究,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倡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研討,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釋放學生的聰明才智,大力構建開放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自覺積累,形成技能,健康成長。
2.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學校一方面以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課和各級公開課為載體,經常組織各備課組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在不斷“磨課”過程中,老師們實現著教育智慧的共享,體驗著教學成功的快樂,課堂效益日益提升。一方面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鼓勵老師們通過短期培訓或網絡學習等途徑,多多觀課、議課,直接從各學科的專家講學或優質課例中吸收能量,加速教師更新觀念、提升教學素養的進程,并最終實現以教師的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
幸福,源于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建構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遺傳因素各有不同,成長環境和成長過程千差萬別,造成了他們個性心理品質、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社會交往能力上也存在很大差別。這就要求學校教育了解并發展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使之都能得到適合其本身特點的教育和發展。為此,2016年,學校借澄海區全面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東風,深入梳理學校課程建設發展路徑,初步形成多元化特色課程體系(如上圖所示)。
1.國家課程校本化。如語文課中的詩歌、書法課程,英語課中的童話劇課程,科學課中的創客課程,美術課中的版畫課程,體育課中的籃球、足球課程,音樂課中的器樂課程。
2.地方課程特色化。利用學校局域網,組織學生觀看教育影片、直播活動課堂,組織外出實踐活動等開展主題研究學習。
3.學校課程生本化。
基礎型課程——校本必修課,突出全面奠基。實施“1234”素養課程及國粹傳承,每天10分鐘經典誦讀,每周兩次習字,每周三篇閱讀摘記,每周400字隨筆;一二年級的圍棋,三年級的豎竹笛、書法,四五年級的葫蘆絲、巴烏等民樂教學。
發展型課程——校本選修課,突出自主普及。目前開設四大類30項70個班,尊重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靈動成長。
延伸型課程——社團活動課,突出精英培育。學生社團是學生團隊、學生領袖的孵化器。目前成立社團20個,定時、定點、定人活動。
展示型課程——節日活動課,突出情感體驗。節日文化是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每年組織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英語文化節、畢業季等活動,每個年級還有其它常設項目。
這樣一種多元的、動態的、發展的課程結構,彰顯了“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滿足了學生個體靈動成長的客觀需求。
在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學校也十分關注教師綜合素質、生活品質的提升,倡導以社團活動及“1+X”的閱讀模式,營造教師儒雅生活。具體做法是聘請書法、聲樂、民樂、瑜伽、太極拳、健身操、羽毛球等專家到校上課,為老師們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既提升老師們的綜合素質,也為多元化課程實施提供保障。每臨寒暑假,學校還了啟動“你選書,我買單”的贈書模式,倡導教師多讀好書,開拓視野,正己礪能,為從事“啟迪生命”的教育工作不斷修煉自身的教育智慧。
幸福,源于容融共進的全方位發展
1.多元化課程助力教師成功學生,成就自己
多元化課程的構建,促進教師人才觀、學生觀的改變,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澄海實驗小學80%以上老師參與省市十一五、十二五規劃課題的研究,他們先后承擔了省、市兩級品德、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美術、音樂等七個學科的10項課題(其中8項課題已圓滿結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于2013年榮獲廣東省第八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書香育人”特色德育的研究》獲2015年度省級學校德育創新優秀項目。《民族吹管樂進小學音樂課堂》及《潮汕文化在小學版畫教學中的傳承》即將結項。
目前,學校擁有省級骨干校長、教師培養對象4人,汕頭市名班主任2人,汕頭市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7人,各學科專業委員會成員4人。學校語文、英語,數學、品德等教研組分別被評為市、區先進教研組。
2.多元化課程促進學生張揚個性,靈動成長
實施多元化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全員參與,充分發展自身志趣,在各類課程中體驗成功,靈動成長,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屢獲佳績。如學校舞蹈隊連續三屆的舞蹈節目獲得省一等獎;學校鼓號隊2015年參加汕頭市花樣操比賽獲第二名,該視頻被推薦參加今年的全國交流展演;2016年民樂社團代表澄海區參加汕頭市慶祝教師節文藝表演,百人小提琴樂團參加澄海區2017年群眾春節文藝匯演;2013年圍棋社獲得省圍棋比賽小學生A組冠軍;2015年足球隊獲得汕頭市中小學生足球賽第一名。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澄海實驗小學在開發校本課程,培養學生興趣特長時,能有意識地突出潮汕特色。大合唱《潮音印象》,取材于潮汕民俗風情,詞作采用了功夫茶、獅頭鵝等意象。舞蹈《荷香滿塘》的音樂制作加進了潮樂元素;全國一等獎《農家小子》及省一等獎《茶香》等繪畫作品更是結合潮汕地方特色文化內容和形式進行創作的,作品的立意新穎、奇特、巧妙,運用高純度的色彩對比,給人感覺情緒歡快,生命熱烈;同時具有極強的地域個性,耐人尋味,與眾不同,又有濃郁的童真童趣。
3.多元化課程的實施孕育多元開放、容融共進的學校文化
多元化課程的實施,使學校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讓學生個性化地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并促進“多元開放、容融共進”的文化形成。學校通過開發多元開放的校本課程,聘請校外專家、外教,促進對外交流;實施多元評價,鼓勵師生個性發展,形成開放、包容、融合、和諧的文化氛圍和團結奮進的團隊精神。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澄海實驗小學全方位發展的態勢,早就引起了各地兄弟學校的密切關注。近幾年,不止汕頭市澄海區、澄華街道本土眾多的學校,普寧市流沙東街道新壇小學、潮州市湘橋區城南小學等也相繼與澄海實驗小學開展校際交流活動,實現共享共贏。學校“多元開放、容融共進”文化理念內涵得以進一步拓展和提升。
(本文圖片由汕頭市澄海實驗小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