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茹


摘 要: 本文對國內9種CSSCI和國外16種SSCI期刊在2006—2015年刊登的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從動機減退研究的總體趨勢、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四個層面評述了這十年國內外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研究概況,并指出了國內外尤其是國內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研究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 二語學習 動機減退 國內外研究 影響因素
1.引言
有關動機減退(demotivation)的研究始于教育傳播領域。目前與動機減退類似用語主要有動機缺失、動機削弱、動機喪失、去動機、負動機、動機衰竭、動機減弱等。Dornyei認為動機減退是指那些“抵消學生已有動機的環境誘因和課堂事件,削弱或減少行為意向或持續行動基礎的特定外部力量”。
20世紀90年代開始,歐美國家的外語研究領域開始關注語言學習者的動機減退現象并陸續開展了實證研究。國內的研究始于2007年,從2008年開始出現相關的實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選取國內CSSCI①和國外SSCI②期刊上共34篇文章,回顧國內外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研究成果,進行反思。
2.研究設計
2.1研究問題
本文擬研究以下問題:(1)國內外二語習得動機減退的總體趨勢是什么?(2)這些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以及研究內容有什么特點?(3)研究結果對以后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啟示?
2.2研究方法
2.2.1數據采集
本研究的文獻選取范圍是中國期刊網CNKI收錄的2006-2015年范圍內學術期刊,其中包括國內9種CSSCI期刊和16種國外SSCI期刊。筆者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篇名檢索方式,分別輸入動機減退、動機削弱、動機缺失、動機喪失、去動機、負動機、動機衰竭、動機減弱和demotivation這9個檢索詞,以CSSCI期刊作為檢索范圍,共檢索出2006-2015年刊發的文章13篇。國外期刊通過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數據庫中的超星、Elsevier及Google Scholar和讀秀等共檢索到刊發于國外SSCI期刊21篇。本研究主要從總體研究趨勢、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2.2.2國內外二語習得動機減退研究的總體趨勢
從圖一可以很明顯看出,國內外對于二語習得動機減退研究在2006-2015十年間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圖中以每三年為一個階段,顯示了國內外關于二語動機減退研究的數量趨勢。具體表現為,國內在2006-2008年間刊發在CSSCI期刊上的有關研究為零,而國外已經出現了相關研究,這說明國內有關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研究較國外起步晚;而在2009-2011三年期間,檢索到一篇CSSCI刊上有關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的文獻,說明國內已經逐漸出現相關研究,有關二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研究已得到關注,相比之下的國外研究,研究和成果發表速度都較快;在最近的幾年間,國外研究雖然仍在逐步增長但腳步逐漸放緩,而國內研究越來越多,呈直線上升趨勢,發展態勢十分積極。
2.3研究結果
2.3.1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類型的特點
通過統計2006—2015年國內CSSCI期刊和國外SSCI期刊上發表的共34篇有關學習者外語動機減退的文章發現,(1)國內外發表的實證研究文章遠遠多于非實證研究;(2)實證研究的對象國內全是大學生,對非大學生群體的研究至今沒有出現在CSSCI期刊,而國外則是達到了近1:1的比例,表明國外研究相對比較成熟,研究對象也更加全面化;(3)在實證研究方法方面,國內實證研究中以定量研究為主,研究工具多為改編后的問卷,但多數研究沒有報告信度、效度等基本指標,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以大學生和高職高專學生為主體;且國內未見相關的定性研究,而國外在研究方法上,幾乎沒有單一的定量研究。
2.3.2以探討外語學習動機減退因素為主要實證研究主題
在筆者查找到的期刊論文中,除了幾篇有關二語動機減退因素的模型建構和綜述性的非實證研究外,其他都是實證研究。而這些實證研究,在研究主題上,國內外的研究都以探討動機減退因素為主。
Joseph等人以900名日本非英語專業學習者為對象,研究造成動機減退的因素;伊朗學者Maryam和Tahereh Afrough等人以伊朗高中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Lin Li和Yu-wei Chu對中國大學生動機減退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教師、課程計劃不合理設置、來自同學的壓力及學習者本身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動機減退。中國學者周慈波、靳鐵柱、李琳、高強、高小麗分別以國內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結合文獻研究與問卷調查,探討其在習得過程中的動機減退行為與表現,以及導致學習動機減退的影響因子。
2.3.3對比研究和多因素分析的融入
雖然都是以研究動機減退因素為主題,但是有了對比研究和多因素分析等。例如:Joseph等人在研究動機減退因素的同時,對以曾經的動機經歷和現在的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且比較了不同學術興趣、經歷和學能的學生間的情感狀態和自我調控能力;Maryam等人比較了包括性別、專業、學習經歷等因素的個體差異;Tsuchiya在對129名大一新生的調查問卷后分為高低學能兩組來進行對比研究。湯聞勵在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的研究分析中也將學生分為動機強弱兩組。
通過多因素分析和對比研究發現共同因素,更有利于“對癥下藥”,找到最關鍵的影響因子,從而提出建議。
3.關于外語學習動機減退因素的新發現
雖然對外語學習動機減退的研究大部分都基于對影響因素的探討,但是筆者在整理相關文獻時從中發現了共性和特性。
3.1外語學習動機減退因素的共性
盡管研究對象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是研究結果證明,在影響外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因素上存在一些共同因素。教師因素、學校教學設施、教科書等外部因素,和學習策略、自我調節能力、對外語的態度等來自學習者本身的內部因素是困擾所有學習者,造成學習者動機減退的共同因素。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學習者都是先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然后引起內部因素的變化,最終導致動機減退的結果,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學習者由于外部因素影響而自信心下降。
3.2外語學習動機減退因素的特性
盡管教師因素仍然是影響學習者動機減退的主導因素,但由于研究對象和研究背景的特殊性,國內外語言學習者學習動機減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日本學習者發現影響日本學生的因素還有教學大綱、教學方法等方面;在韓國,來自父母、同伴、學業的壓力也被列為重要的動機影響因素。筆者認為,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差異。日本常常學習別國優點,借鑒別國長處,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也會通過對比與國外成功教學經驗的差異,取其精華。而對于韓國而言,由于國內一種緊張的競爭環境,巨大的生活學習壓力,因此,學習者會把來自父母、同伴的壓力列為影響動機減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僅在影響因素上存在差異,在因素的影響程度上也存在差異。相比較于歐美國家,教師因素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類似于伊朗這樣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教學設施成為最主要的因素。筆者認為,產生這種影響程度差異的原因在于,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共同面臨著教學設施缺乏的窘境,其中我國學者劉宏剛和應斌在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影響因素模型的建構研究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影響動機減退的社會環境因素。
4.現有研究的不足和反思
4.1研究對象有待全面化
與國外相關研究相比,我國的研究對象主要針對大學生,對于小學、初中、高中等關鍵學習期研究較少。所以,今后的動機減退研究要更加關注青少年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的動機減退問題。
4.2研究方法需要提高科學性和有效性
筆者發現,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相關研究,都出現了只依靠一份調查問卷來總結動機減退影響因素。而且,國內的現象更為明顯,大部分只是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未來的研究需要在方法上進一步規范,例如:在處理問卷數據過程中,要進行信效度檢驗和因子分析,這樣才能使最后的研究結果更有說服力,同時能給后續的研究提供進一步的參考。
4.3研究深度有待加強
過去十年的實證研究從廣度上幾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因素,但從研究深度上仍然不夠。研究應由單一的課堂教學研究擴展到以網絡為載體的遠程教育;由單一的研究某一所高校的大學生到按學校、專業、年級、二語學習階段分層次地進行對比研究;由研究動機到動機減退再到動機重塑的過程逐步過渡。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對影響因素間的相關性研究。
5.結語
動機減退自20世紀末提出后,在國內外掀起了研究熱潮。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方法,對2006—2015十年間的國內CSSCI和國外SSCI可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研究,主要從研究趨勢、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等方面進行分析。分析發現:國內外的研究總趨勢是增長的,尤其是國內近年的發展速度很快;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國內外的差距相對明顯,國外大部分都是采用定性與定量方法結合的形式,但國內還是以定量研究為主;國外的研究對象來自中小學生、大學生等,而國內還是以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這些不足,筆者對現有研究進行反思,認為國內的后續研究應該更廣泛、更深入,多進行對比研究和多因子分析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研究。
注釋:
①國內的文獻主要來源于語言教學與研究、中國電化教育、外語教學等期刊.
②國外的文獻主要來源于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System,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等。
參考文獻:
[1]Dornyei.Z.De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SOL 98 Congress.Seattle.WA,1998(3).
[2]Do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Harlow:Longman,2001.
[3]Joseph Falout,James Elwood & Michael Hood.Demotivation:Affective States and Learning Outcomes[J].System,2009(37):403-417.
[4]Lin Li.Unveiling the Undercurrent in the Mainstream Investigating Chinese College EFL Learners Demotivation in WebQuests Context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4(5):457-465.
[5]Maryam Meshkat & Masoumeh Hassani.Demotivation Factors in Learning English:the Case of Iran[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2(31):745-749.
[6]Tahereh Afrough,Ali Rahimi & Mehrdad Zarafshan.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Demotivation:A Constuct Validation Study[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4(136):49-53.
[7]Tsuchiya,M.Profiling of Lower Achievement English Learners at College in terms of Demotivating Factors[J].A Review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Japan,2006(17):171-180.
[8]Yu-wei Chu.Exploration of Sophomores Demotivation in Learning English in Taiwa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4(3):27-42.
[9]高小麗.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退化的調查研究[J].外語教學研究,2014(4):1-5.
[10]靳鐵柱.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聽力習得負動機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23-128.
[11]李琳.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內部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2):65-69.
[12]湯聞勵.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研究分析[J].外語教學,2012(1):70-75.
[13]周慈波,王文斌.大學英語學習者負動機影響因子調查研究[J].中國外語,2012(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