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近年來,信息技術對我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信息建設發展迅速,信息技術正在逐步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也使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成為頗具爭議的話題。該文探討了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的含義、特點和方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從不同階段介紹了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
關鍵詞:信息組織 比較 信息 知識 知識組織
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和信息像巨浪般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及知識技術的出現、發展和運用,改變了信息資源,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的組織方式。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歸根結底,內在變量和資源就是知識。信息資源的組織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由信息組織發展到了知識組織。作為兩個不同的概念,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及二者的關系已經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其中,焦點中的焦點就是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問題。即便如此,在實際應用和研究過程中,人們還是會將兩者相提并論,究其原因就是對信息和知識概念的混淆,首先從定義上區分兩者之間的關系。
1 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的概念區分
1.1 所謂信息組織的定義
信息組織,也可以稱為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規則,通過對信息外在特征和內容特征的揭示和描述,實現無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轉換,從而保證用戶對信息的有效獲取和利用,保證信息組織活動的運行。也就是指根據一定的衡量標準,根據信息自身的特點以及利用科學的方法,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排列與組合,使之系統化、有序化、規律化,從而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1.2 所謂知識組織的概念
什么是知識?在知識論中仍然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普遍的認同概念是知識是人類在實踐時,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描述。人類的知識源源不斷地產生,永遠處于變化和完善中。知識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知識為具體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研究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知識的性質和內容、知識的結構和功能、知識的利用和轉化、探討人類與知識的關系。
信息是什么?信息是自然界、人類和人類社會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質和事物的屬性,它屬于客觀存在,可以脫離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
知識組織,最早于1929年由布利斯提出。1929年英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分類法專家H.B.Bliss在《知識組織和科學系統》《圖書館的知識組織》兩部書中論述了建立在文獻分類基礎上的知識組織的思想,這是對知識組織最早的闡述。
在我國,著名文獻情報學家袁翰青教授是知識組織的最早使用者。1964年,袁翰青指出“文獻工作可以說是組織知識的工作”,換言之,對文獻內容的組織實質上就是對知識組織的組織,這種思想是正常的,因為文獻所記載的是知識的符號化。
“知識組織,即為促進或實現主觀知識客觀化和客觀知識主觀化而對知識客體所進行的諸如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組織化過程及其方法”,這是蔣永福定義的知識組織。
王知津教授則是這樣定義的:“知識組織是對知識進行整序和提供,既處理大量的現有知識,又能相對降低存貯知識的物理載體文獻的盲目增長,以免知識過于分散化。所以提供文獻、評價科學文獻和系統表述以產生新的便于利用和獲取的有序化知識單元的處理系統即是知識組織”。這是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定義。
2 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的特點分析
2.1 信息組織的主要特點
高度的靈活性。靈活度高、文本與文本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媒體與媒體之間以及信息單元之間都有著很強的連接屬性,觀看瀏覽、跳躍多變式的多元檢索可以靈活轉換。超文本技術已作為權威技術之一應用于信息資源中。
多層次性。目前并存著紙質載體和數字載體兩大載體,理所當然地將現代信息組織劃為傳統文獻組織和電子資源組織,即手工方式與自動方式并存。
組織對象的復雜性。一是載體符號形式的復雜性;二是信息類型的復雜性,如:知識型消息、數據、事實、歷史等。
組織方法的技術性。現代信息組織技術突破了傳統手工方式,實現了信息自動化組織的發展;同時,現代信息組織技術也突破了深層次的組織方法,如:超文本、超媒體組織的模式,但是它組織起來的只是社會信息中記錄信息的一個小小部分,這樣就造成了大量信息資源的流失。
組織方法的多樣性。現代信息組織方法采取了多種手段,應付日益復雜變化的信息類型以及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如:順序組織法、主題組織法、分類組織法、代碼組織法等。總而言之,傳統信息櫓且恢侄孕畔⒌目占淇刂?利用文本在空間的位移來實現信息的物理運動和轉移。
2.2 知識組織的重要特征
加工、整理、引導、控制、監督知識客體的方法和過程就是知識組織。與信息組織不同的地方在于,知識組織更強調完成知識挖掘的知識表示過程。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是其主要特點。
3 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的方法分析
3.1 知識組織的方法
就是對大量數據進行合理利用的問題,用已經存在的信息組織方法對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解決過程,就是知識組織的途徑。知識組織具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7種方式。
(1)所有的知識組織方式都是以知識表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涵蓋主觀知識表示和客觀知識表示兩種。所有知識組織方法的進行都要在知識表示的基礎上,知識組織的前提與基礎就是知識表示。知識表示的方法主要包括:①一階謂詞邏輯表示法。②產生式規則表示法。③語義網絡表示法。④框架表示法。⑤面向對象表示法。
(2)知識重組就是重組相關客體中的知識因子和知識關聯,以達到形成以不同于客體本身的另外一種形式知識產品的目標。知識重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將知識客體結構的重新組合,為用戶克服一些困難,比如因知識分散而造成的檢索困難,為用戶提供精煉性知識情報,更方便用戶理解和吸收知識,提供評價性或解釋性知識。
(3)對知識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制作等一系列過程的編輯活動叫做知識編輯。一般過程是先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編輯整理,使知識信息更加優化,繼而形成另一種特定形式的知識產品。知識產品就像涓涓細流,匯入到知識的大海之中,知識編輯象征著一層層關隘,起到了“篩”的功能,讓其符合編輯標準(包括內容標準和形式標準)的知識信息得到了重組和加工,而不符合編輯標準的知識信息則被篩掉。由此可見,在知識組織方法中,知識編輯占據著“知識細膩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要位置。
(4)按照一定的聚類標準分門別類地對知識信息加以類比和序化的過程就是知識聚類,知識聚類就是知識分類組織法。任何一個過程,都有聚類和分類兩個不同方面,分類的目的是產生聚類,聚類的目標是產生分類。由于聚類標準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類型,主要有以主題聚類、以學科聚類、以時聚類,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事以類聚”。每個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屬性相同的就可以聚為一類,反之亦然。相比知識表示和知識重組傾向性,外在屬性在知識聚類中體現更好。
(5)知識存檢分為知識儲存與知識檢索,知識存檢的過程能夠實現對知識的吸收和利用,首要任務就是建立有序的知識存檢系統,“存儲”和“檢索”二者構成了知識存檢系統,分為知識的腦內存檢和知識的腦外存檢。腦內存檢就是在大腦神經中主觀知識的產生過程,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強化個體知識的記憶,前者實際是主觀知識的形成過程,后者則屬于客觀知識的存檢范疇。
(6)知識布局作為一種宏觀的知識組織形式,其注意目的就是將社會上的信息資源進行合理布局和調控,來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實現知識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7)根據知識主體的不同,分為自然性布局和政策性布局。
這里所說的知識監控,基本上指的就是政策性監控,政策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實現限定和監督知識主體(包括生產主體、管理主體和利用主體)的行為活動。目的就是完善知識系統的內在秩序。總體來說分為標準監控、思想監控、法律監控三種類型。知識監控也是知識組織方法的一種外在形式。
知識組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它的理論基礎、方法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系統能適應現代信息環境下,不斷優化的知識信息系統工程。
3.2 信息組織的方法
信息組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信息效用組織法。組織信息的方法是根據信息的實用價值來決定的,主要有權值組織法和重要性遞減法、特色組織法。權值組織法是以權值大小為標準的組織信息方法,通過復雜的運算,將不同的信息賦予不同的權重值。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進行序化信息產生了重要性遞減法,如報紙版面設計。根據某一用戶、某一類用戶或用戶的某一方面的特殊要求進行組織信息的方法是特色組織法。信息效用組織法能夠讓用戶的信息需求得到充分反映和滿足,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中,比較實用。
(2)形式特征組織法。以信息的形式特征作為依據,按照一定規則,利用符號系統組織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①時序法。信息按時間順序形成組織信息方法。
②地序法。信息按空間特征為標準組織信息方法。
③專用代碼法。它在一定的區域內具有一定的職業意義和形式化編碼系統的組織信息方法。
④物名法。按照信息的名稱順序特征組織信息方法。
⑤號碼法。利用號碼的標準性、唯一性和準確性組織信息的方法,如使用居民身份證號碼組織信息。
⑥引證關系法。信息相互間引證與被引證關系的使用來組織信息。
⑦其他特征序化法。如:依據事物的型號、大小、質量等特征組織信息的方法。
3.3 內容特征組織法
相對于外部特征,內容特征是更為重要的。在信息內容的基礎上,才有特征的制定,利用包含語義符號系統來組織信息。包括元素組織法和主題組織法、分類結構組織法。分類組織法是一種依據學科或體系范疇,是以類別特征組織排列信息的方法為依據的,按學科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它用分類標識作為搜索標識,擁有非常好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其分類體系主要是為了方便用戶擴檢和縮檢,便于瀏覽檢索,傳統的文獻組織多采用這種方法,也可以作為網絡信息組織的基本方法。主題組織法是按字順排列,以語詞作為檢索標識,依據信息的主題概念特征,提供了一種面向事實和具體對象的直觀性強的信息檢索方法和信息組織方法。比較老舊的主題組織法分為單元詞法、標題詞法、敘詞法和關鍵詞法,主題組織法來組織文獻信息作為一種經典的方法應用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檢索系統,組織網絡信息資源也常采用。元素是組成某一事物的基本單位,利用化學元素概念的叫做元素結構組織法,它通過組織各個元素,實現最大效能的既定目標。內容特征組ㄊ切畔⒆櫓暮誦?它具有認識、引導和序化功能。上述三種是信息組織的基本方法。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人們一般不會只運用其中某一種組織方法,一般綜合不同層次的不同信息組織方法加以運用,有時還會在它們的基礎上加以延伸、擴展、改進和創新,以達到不斷完善和發展的目的。
4 結語
信息是經過大腦對外在事物加工認識,繼而發展并創造出知識,其價值才能得到體現;然而,大腦要不停地認識和吸收新的信息,融入其他知識體系,才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目前,學術界對知識組織和信息組織在內容、定義、方法、原則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果,但是也存在些許不足,比如: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的研究理論系統還不夠深,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
基本可以明確,信息資源的組織方式是從信息組織到知識組織的變化和發展過程。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知識組織的基礎是信息組織,信息組織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是知識組織。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缺一不可。就發展態勢來看,信息資源是呈指數增長的,信息資源的組織方式也全面反映了人們對信息組織和知識組織的發展和需要。
參考文獻
[1]蔣永福.圖書館與知識組織[J].中國圖書館學報,l999(5):19-23.
[2]戴維民.信息組織[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陸萍.論信息組織與知識組織[J].現代情報,2003,23(6):16-18.
[4]夏曉慧.網絡信息資源的信息組織方法研究進展[J].現代情報,2006(4):65-67.
[5]王麗杰.信息組織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刊,2009,31(9):95-97.
[6]周寧.信息組織[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