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臣+牟奇建+程龍飛+王海龍+郭正超

摘 要:以安全工程專業為例,從“眾創空間”視角論述了地方高等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旨在眾創空間平臺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協同育人,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最后通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更進一步發展高校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眾創空間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安全工程
目前, 在李克強總理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戰略背景下, 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高校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1]。地方高校服務社會的價值觀是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2],這一使命決定了地方高等院校應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的提供者。創新創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才,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隨著國家鼓勵支持科研人員創業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經過系統化訓練的大學生,擁有創新創業成果的地方高校科研人員成為了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
眾創空間時下在重慶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3]。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10月,重慶在建、已建成運營的眾創新谷、創業大廈、YOU+國際青年創業社區等眾創空間達30多家。來自重慶市發改委的計劃顯示,到2016年,各區縣至少打造3~5家眾創空間,各高等院校至少打造2~3家眾創空間,全市眾創空間達到500個以上,建成首批示范性眾創空間300家;2020年,全市眾創空間達到1 000個。可以說時下眾創空間發展迅猛,那么如何利用好“眾創空間”這一平臺,深入改革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命題,也是國內所有高校亟待解決的一個命題。
1 重慶三峽學院安全工程專業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珍愛生命、以人為本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全社會正前所未有的關注安全。在當前的形式下,安全工程專業發展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安全工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安全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是世界各國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重慶三峽學院安全工程專業設立于2011年,下設建筑安全方向、消防安全方向,該專業在校外已建有重慶市巨能建設集團等6個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設施較好,指導隊伍穩定,管理規范,能滿足該專業學生的實習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5年來,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共參與創新性實驗10余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8項;挑戰杯項目6項。
該專業以安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的“安全工程專業規范”為主要辦學依據,并以教育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戰略為契機,加快推進安全工程轉型發展工作以滿足學生成人成才、就業創業的需要,同時堅持“面向地方、服務基層”的目標定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專業基礎扎實,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強,具有安全工程、建筑工程領域所必須的專業知識,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備獲取、運用知識能力和較強工作適應能力的安全領域高級應用型人才。
2015年是重慶三峽學院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全面啟動的一年。學校堅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多方面、不同層次圍繞教學進行全方位工作,以轉型發展和審核評估為契機,以教師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培養質量提高為核心,進行教育教學質量改革,突出內涵建設、強化特色發展,使得安全工程專業辦學質量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專業建設在推行創新創業教育中仍面臨如下幾個問題:(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仍顯不足;(2)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3)創業活動流于形式,舉辦的一些創業計劃未得到真正實施。因此該專業建設中創新教育仍需加強。
2 基于眾創空間平臺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發展思路
總體思路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戰略背景下,根據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及重慶市“創新驅動引領重慶轉型發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等主要要求,以重慶三峽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為例,探討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安全工程及管理方面人才支撐。旨在在眾創空間平臺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協同育人,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最后通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更進一步發展高校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局面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見圖1)。
具體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1)基于眾創空間平臺的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面向重慶三峽學院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基于眾創空間平臺,科學設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技能、創新教育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理論和實踐模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轉變學生的就業觀,開發學生創新創業潛能。
(2)基于眾創空間平臺的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借助眾創空間所提供的創業環境、創業資源,結合社會需求,設置創業班、建設創業團隊,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增設創業模擬訓練、創業活動實訓等,使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具備相應的創新創業技能和意識,最終進一步發展眾創空間。在調查研究國內外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的在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建設方面的基本現狀,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出地方高校開展創客教育的主要方法及途徑。
(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案實施效果及評價機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保障制度和措施研究,實施可行性研究,實施及示范效果研究和評價機制研究。
3 結語
發展高校眾創空間,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關乎國計民生,與我們國家的發展、與我們高等教育的改革,與每一名青年大學生的個人發展都密切相連,息息相關。以發展高校眾創空間、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為突破口,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試,來帶動學校轉型發展,最后全面深化高校綜合改革。“眾創空間”的迅猛發展,為高校特別是地方高等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地方高等院校可以在眾創空間平臺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協同育人。
參考文獻
[1]艾地.淺論地方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基于“創客教育”和“眾創空間”的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5,28(24):12-13.
[2]蔡娟.地方高校服務社會論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4):93-96.
[3]冉瑞成.重慶大力推進眾創空間建設讓創業變得輕松起來[D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0/12/t20151012_6672366.shtml,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