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后進生由于某些原因,在學習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后進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表現,并剖析了其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激勵措施。
【關鍵詞】后進生 學習心理 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02-01
在每一個班集體中,總會有一些學習狀態差、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把他們稱為后進生。對于后進生,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予關注的程度小,甚至不關注,對其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那么后進生真的就學習能力差嗎?其實并不是這樣。后進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心理原因的,只要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后進生就會發生轉化,成為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成績提高的學生。
一、后進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表現
1.自卑
后進生由于知識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成績差,所以在班級競爭中總是處于失利地位,這使得他們逐漸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進而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逆反
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種心理的極端表現就是逆反,不聽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喜歡和他們對著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成就感。
3.懶惰
后進生由于對學習不感興趣,所以對學習的態度就是行為懶散、不動腦筋,遇到困難不愿意解決,學習意志比較薄弱。
二、后進生學習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對學習缺乏興趣
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在課堂活動中,他們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教學的一言一行不聞不問。由于不喜歡聽老師講課,所以在課堂上,他們往往是睡覺或者精神不振或者做別的事情。
2.意志力比較薄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說明,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勤奮刻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順風船可駛,必須付出努力和汗水。而后進生就缺乏這樣的意志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逃避、不深入思考、沒有恒心和毅力、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對于老師安排的作業不認真對待、應付了事。正是由于這種學習狀態導致了他們懶惰的心理。
3.環境的不良影響
后進生的形成不僅僅有主觀原因,更重要的還有客觀環境的影響。首先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因為后進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不理想,所以他們在學校中,往往會受到老師的輕視或忽略、會受到同學們的歧視和排擠,學校環境的這種消極刺激使他們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其次是家庭環境影響。有的后進生的家庭可能是單親家庭或者空巢家庭,這樣的家庭結構對后進生的影響很大,容易使后進生形成心理陰影;同時,家庭的教育方式不當,也會使后進生產生心理障礙,導致他們前進中的迷茫。再次,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上對于后進生存在誤解,往往認為他們就是差生,就是能力不行的人。這對于后進生的打擊是很大的。
三、對后進生學習心理的激勵策略
1.用教學、提興趣
后進生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要想轉變后進生,教師首先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后進生的興趣愛好和想法。然后,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引入后進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后進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后進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個別的輔導。
2.用愛心、增信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師愛生是天職。后進生是班級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成績導致他們產生各種各樣不良的心理,因此,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愛。教師要主動關心后進生的成長、幫助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指導他們的學習……要讓后進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信心和力量,才能使他們拼博進取,取得優異的成績。
3.用暗示、疏心理
由于是后進生,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受到的批評比其它孩子多,而且由于偏見,他們往往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樣他們的自卑、逆反等心理就很難消除,改變他們也是很難做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暗示”的方法。比如在教育他們的時候,可能用一些肯定激勵的語言,像“你很聰明,如果用在學習上就更好了。”“你并不比別人差。”“老師相信你能夠做得更好”等等。也可以用“暗示”這種方法告訴他們老師在關注著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一定會使后進生的心理產生積極變化的,使他們的心理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后進生的教育問題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他們的學習心理進行有效的激勵。
參考文獻:
[1]莊忠瓊.學習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及其矯正[J].時代教育.201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