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在現代化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樂感與靈活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學生審美性提升作為根本出發點,深化情感教學,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能夠體會到的音樂共鳴性。所以,本文針對情感教學的含義與重要性,探討初中音樂審美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情感教學 初中音樂 審美教育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16-02
在許多中學校園中,對音樂素質的培養與塑造都不是非常的重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與家長都認為學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科”上,音樂只能作為一種娛樂手段進行欣賞。但這種觀點是極為片面的,音樂可以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養與審美水平,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一、情感教學實施的重要性
情感教學在初中的許多學科中都有所體現在,但音樂的教育中尤為突出。首先,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習壓力較大,心理迅速成長的時期。音樂中的每一個音符都能夠直接作用到學生的內心當中,可以為枯燥的學習生活增強一絲樂趣與色彩。另外,音樂的審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感知、想象與情感、審美。音樂的旋律就是最好的感知過程,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思維當中。通過歌詞,初中生可以對其中所描述的整體畫面進行構造,將自己的思緒放空,并調節好自己的狀態。最后,對于某些特定的歌詞,學生們也可以將其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并且產生深入化的思想共鳴。
二、運用情感教學實施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元素
從情感教學的角度來講,相關元素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學生學習音樂時進行給予一定的幫助。以“輔助者”的姿態來對待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另外,教師對音樂活動的合理化組織也是十分關鍵的。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將音樂的相關背景為學生們進行講述。另外,利用多媒體將這首歌曲進行播放,讓學生們感受到演唱家所能夠表達出來的蓬勃氣勢。接著,教師選擇一位同學,讓他說出從中體會的感受與從歌詞中領悟出來的內容。最后,教師也可以將黃河大合唱的演奏視頻為學生們進行播放,通過其中的樂器識別解剖到音樂的本身,讓學生們對每一種樂器進行感應,并且通過課堂感染力渲染的方式來進行情感分析[1]。
(二)通過情景設置來對音樂審美進行培養
在情感教育的培養過程中,情景設置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歌手在創作歌曲時,都不是空穴來風的瞎編亂造,而是通過構造一定的場景結構來進行。所以,教師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剖析到歌手的心理中,并將其想法讓學生們進行了解。例如:在《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中,作者主要是通過大海來懷念故鄉的人和事,表述了一種對大海的向往之前與對家鄉的思念之感。在教師沒有進行剖析之前,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只能夠說是一知半解,并且無法深入到作者心理深處,無法體會到旋律的美感。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先請兩位家鄉與大海的聯系比較緊密的同學談談對“海”的理解,接著讓他們將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思想進行闡述。第二,教師將學生們進行兩兩的分組,讓他們談論自己家鄉中的主要景觀,并且分析以物寄托情感的思想。從聽取他人想法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教師可以選取適合的樂器為學生們進行演奏,為學生營造一種深入化的氛圍,引出學生的思緒性變化[2]。
(三)以激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的激勵也是促進初中生對歌曲進行理解的很好方式。初中生的思維變化較快,并且比較敏感。而通過教師的表揚會讓學生想要深入到樂曲的本質當中,并且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以“晨景”這首歌曲來講,它主要利用口風琴進行演奏,從而表達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簡單的口風琴技巧,讓他們通過課后練習的方式來對樂曲進行深入分析。在下節課中,教師對成果進行檢驗,讓學生到臺上進行表演,即使演奏的不是非常完整,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說明他們對歌曲進行了認真研究。以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方式來促進音樂情感的理解,體會其中的所傳達的美[3]。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是初中音樂學習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它能夠將樂曲深入到學生的內心當中,從根本上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令他們的思想得到深化,審美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構建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張茵.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策略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張欣.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