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霞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大力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態(tài)度轉變?yōu)橹鲃討B(tài)度,提倡他們在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合作和創(chuàng)新中獲取知識。為實現(xiàn)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少教師都積極嘗試開發(fā)及利用生成性資源,且取得不錯的成績。本文主要對新課程下高中生物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進行淺析,同時制定部分恰當?shù)呐e措。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生物 生成性資源 開發(fā)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75-01
在新課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可以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通過科學有效的生成性教學資源,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為此,高中生物教師需充分意識到生成性資源開發(fā)及利用的重要性和價值,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使用各種各樣生成教學資源的方法,并不斷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使其在課堂上的收獲更多。
一、利用生物模型標本,輔助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利用生物模型或標本輔助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舉措,這樣是促進生成教學模式的關鍵。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學生通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生物體的結構,為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這些單位或結構,教師可使用生物模型或標本輔助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這樣學生能夠直觀具體看到相關生物體的結構,輕松學習和理解新知識,并為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奠定良好鋪墊。
比如,在講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時,教師可使用細胞模型輔助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把細胞模型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讓他們通過手摸、眼看、耳聽等方法感受細胞。并了解細胞膜有哪些物質構成,及其在膜上的具體排列特點和分布情況,膜外、膜內的辨別方法,以及各種細胞器的相對位置、相對大小、內部結構和外部形態(tài)等。接著,教師可展示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模型,讓學生親眼看到教材中的微觀信息變得宏觀具體,知道細胞都有哪些部分構成,使其初步了解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并認同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生物新知的吸收和理解,還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結合生物實驗教學,促進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
實驗教學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占據(jù)著相當關鍵的地位,很多理論知識的鞏固與理解都離不開生物實驗的輔助。在新課程下,高中生物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轉變教學思路,在實驗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可以主動思考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xiàn)象,以及剖析實驗原理,在實驗中促進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教師需創(chuàng)設開放式實驗,使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或者設計部分開放性問題,以此生成更有價值的生物教學資源。
例如,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假說—演繹法”展開教學,先分步驟展示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實驗過程。接著,教師可結合“孟德爾用高莖豌豆做母本,矮莖豌豆做父本進行雜交”讓學生討論兩種觀點:不高不矮,介于親本之間的性狀;高莖的和矮莖的都有。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沒有矮莖呢?討論:可能是母本是高莖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擾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現(xiàn)出母本的性狀;追問:是這樣嗎?怎么去證實呢?等等。如此,引領學生在對生物性狀遺傳的探索過程中,結合實驗設置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讓他們對實驗現(xiàn)象展開思考和討論。
三、靈活開展實踐活動,引領學生開發(fā)及利用生物資源
在新課程下提倡高中生物教學突破教室的局限,教師要想更好的開發(fā)及利用生成性資源,可開展各種樣式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產(chǎn)生意外發(fā)現(xiàn)或收獲,從而不斷生成新的生物學習資源。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增強對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和設計,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可培養(yǎng)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為生物資源的生成提供充??臻g。
在這里,以“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紅杏出墻”的圖片,讓學生討論這種生長狀況特征。設計問題:紅杏的生長方向有什么特點?可能是哪種環(huán)境刺激引發(fā)的?這種改變有什么適應意義?這種生長方向的改變,是發(fā)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還是成熟部分?然后,引領他們觀察圖片,以及結合文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思考和簡述“向光性”的定義。在課下,教師可組織學生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現(xiàn)象,諸如:向日葵的花常朝著太陽;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植物生長得比較茂盛;北半球植物枝葉南面比北面茂盛等。這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植物生長素具有向光性的特點。
四、總結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以新課程標準為教育理念,從利用生物模型標本、結合生物實驗教學、靈活開展實踐活動等不同角度切入,促進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凌云.新課程下高中生物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羅合根.高中生物課堂生成性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03:27.
[3]張艷敏.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學法的應用[J].中學時代,201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