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鎏珍
摘 要:《植物生產與環境》作為基礎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主要為其他課程奠定基礎,因此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較廣,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產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中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分析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自主學習;培養措施;實際生產
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基本技能與知識,比如園林植物環境要求與生產要求等,為學生后期學生夯實基礎。同時在整體學習中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以便從業后輕松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給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本文中主要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一、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現狀分析
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現狀不是很理想,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改革針對這種情況作出要求,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為主的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通過相關講解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授課結束后教師需要進行相關引導;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探究性,但以前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點,為提高學生成績,教師會選擇給學生灌輸相關知識。植物生產與環境的教學內容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同時,該門課程又存在既有大量的抽象理論知識,又與實際生產密切聯系的特點。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授課,學生普遍反映知識點多、難以記憶,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在學習中容易出現疲勞的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學目標的改變意味著教學方式的變化,植物生產與環境學教學培養學生其他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持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1.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更新的日益加快以及在植物生產與環境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師的專業知識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進行更新和豐富,否則,原有的專業知識就不能完全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師不可能一勞永逸的獲取知識,而是需要終身學習如何構建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從而不斷豐富和更新自身的專業素養,所以,專業知識也是教師專業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將知識轉化為經濟需要多個領域的協作。植物生產與環境作為中心學科,其邊緣學科常與相鄰學科產生交叉。這就要求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師在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教育理念知識和教育實踐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大學藥學專業涉及的相關知識,了解知識的來源和動態演變,可以將教學和前沿科技接軌,通過藥學教育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為優化本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主動將教師的科研項目引入到實驗教學中,同時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學時,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支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團隊探究性實驗,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獨立查閱文獻資料,提出實驗方案,然后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通過綜合性、探究性及設計性實驗的開展讓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有較理性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與團隊協作能力。
2.創新教學方式
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傳統教學相比,注重知識與技能,更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發掘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但是,在眾多科目中,學生如何在課程上能很輕松地學習掌握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通過改變課程教學方式來實現課堂最優化。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應用新的教學法時,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忽略自身的主導性,對學生的探究行為沒做引導,這種不管不問的教師方式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還會造成學生學習秩序混亂;新課改的主要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這也是新的教學法的關鍵所在,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兩者之間并不是互相矛盾,不可共存的,實際中更是教師引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主導整個教學活動,保證教師組織整個活動,站在學生角度設計教學流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地位平等,雙方共同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達成知識雙向互動的目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學生自身學識與知識水平有限,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各類困難,無法獨立完成整個學習活動,教師要在學生疑惑與理解不全時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雖然課堂上的學習非常重要,但除此之外,作為第二課堂的課外活動也不容忽視。開設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豐富有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在潛移默化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細節相關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針對近年來本地水稻施肥的特點的研究,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開展水稻肥料種類、施肥量的調查和水稻土的改良試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植物生產與環境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的意義與價值。不同于走馬觀花,在這些活動中,他們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明確要觀察的內容、步驟以及觀察的重點及難點,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發現問題,主動思考解決方法,大膽討論,小心求證,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讓學生增加一點兒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3.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實驗教學改革過程中將驗證單個知識點的簡單實驗,合并成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復雜性實驗,這樣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成本開支,如實驗存在浪費情況,將其改成同時測定藥物,提高實驗藥物利用率;將自選內容引入到每個實驗教學中,實現豐富教學內容,驗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時有效融合理論課程與實驗內容,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從促進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出發,改革單一的考試形式,合理應用綜述論文、開卷筆試、課程設計、小組作業、項目教學、小組答辯、學生自測等多種形式,使考試更能反映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日常學習中自主學習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不局限在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課程上,也是社會發展對學生的必然要求。學生要學會學習,而不是被迫汲取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自己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給環保事業進步貢獻力量。教師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各類技術,活躍課堂氛圍,強化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葛樂.植物生產與環境有效教學策略[J].學園.2015(13):123-125.
[2]張俊紅.植物生產與環境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J].農業與技術.2015(22):78.
[3]寧桂湘.案例教學法在《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應用[J].福建農業.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