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云霞
摘要:隨著企業在經營規模和業務領域上的不斷擴大,公司的集團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集團采購、銷售、資金融通等關聯交易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很多企業在資金拆借中不注意考慮稅收產生的影響,在資金額度和利息率的安排上具有隨意性,發生了被稅務局機關調查調整補繳稅款等事項,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本文重點對營改增前后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業務處理涉稅風險進行梳理和歸納,以期能為大家理解營改增前后統借統還業務處理的變化提供參考,以此降低相關業務處理涉稅風險。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集團 統借統還
隨著五一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以及千呼萬喚的財稅【2016】36號文件的重磅出臺,全國拉開了營改增的帷幕。期間被紛紛謠言嚇壞的各行各業仍一直忐忑不安,既因營改增政策稅負只減不增、稅賦公平、平穩過渡而喜悅,又因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不知所措,尤其財務人員必須在短期內掌握文件的精髓,同時又要運用到工作實務中,真是有點“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筆者作為一名財務人員,現就營改增前后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業務處理進行如下對比分析。
一、何為企業集團,何為統借統還業務
深圳國稅局、山東國稅局明確指出:統借統還業務中的“企業集團”,是根據《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工商企字[1998]59號)成立的企業,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但母公司應當是依法登記注冊,取得企業法人資格的控股企業;子公司應當是母公司對其擁有全部股權或者控股權的企業法人;企業集團的其他成員應當是母公司對其參股或者與母子公司形成生產經營、協作聯系的其他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或者社會團體法人。
統借統還業務是指企業集團從金融機構取得統借統還貸款后,由集團所屬財務公司與企業集團或集團內下屬企業簽訂統借統還貸款合同并分撥借款,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向企業集團或集團下屬企業收取用于歸還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再轉付企業集團,由企業集團統一歸還金融機構的業務。
二、營改增前后統借統還業務處理的涉稅風險
(一)營改增前,統借統還行為,是否需要交納營業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條例第一條所稱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應稅勞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以下簡稱應稅行為)。但單位或個體經營者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提供應稅勞務,不包括在內。前款所稱有償,包括取得貨幣、貨物或其他經濟利益。
第五條,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發生應稅行為:
(1)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2)單位或者個人將自己新建(以下簡稱自建)建筑物后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由上可見,營改增前,統借統還行為不屬于有償行為,也不屬于視同應稅行為,故不交納營業稅。
(二)營改增后,統借統還行為,是否需要交納增值稅
財稅【2016】36號第十四條,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1)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于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2)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于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由上可見,營改增后,統借統還行為屬于視同銷售服務行為,應交納增值稅。
三、統借統還行為,營改增前后,稅費如何界定
(一)統借統還行為,營改增前,營業稅如何界定的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貸款業務征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2]13號),關于非金融機構統借統還貸款業務征稅問題中指出:企業集團或集團內的核心企業(以下簡稱企業集團)委托企業集團所屬財務公司代理統借統還貸款業務,從財務公司取得的用于歸還金融機構的利息不征收營業稅;財務公司承擔此項統借統還委托貸款業務,從貸款企業收取貸款利息不代扣代繳營業稅。
(二)統借統還行為,營改增后,增值稅如何界定的
財稅2016年36號附件3,免征增值稅項目中,明確指出:
一是統借統還業務中,企業集團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以及集團所屬財務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收取的利息,免征增值稅。
二是統借方向資金使用單位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給金融機構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債券票面利率水平的,應全額繳納增值稅。
三是統借統還業務,是指:
(1)企業集團或者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或對外發行債券取得資金后,將所借資金分撥給下屬單位(包括獨立核算單位和非獨立核算單位,下同),并向下屬單位收取用于歸還金融機構或債券購買方本息的業務。
(2)企業集團向金融機構借款或對外發行債券取得資金后,由集團所屬財務公司與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簽訂統借統還貸款合同并分撥資金,并向企業集團或者集團內下屬單位收取本息,再轉付企業集團,由企業集團統一歸還金融機構或債券購買方的業務。
由上可見,企業集團必須合理規劃集團內部的資金運作,以免內部借款不符合企業集團統借統還業務條件而帶來的涉稅風險,如內部資金拆借不開票,稅務機關有權按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出利息收入,要求繳納營業稅或增值稅;如內部資金拆借開具發票,即便乙方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另一方也不能抵扣進項稅,則企業集團會損失稅金部分的資金。
參考文獻:
[1]牛愛紅. 企業集團統借統還資金的管理探討[J]. 財務管理,2015,(16):132.
[2]王體昌,李愛彬.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初探[J].科學與財富,201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