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娜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近些年涌現出了新一批的企業集團。這些集團的規模不斷擴大,其管理控制成為了當下最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在財務管控方面,成為了高管部門首要解決的問題。以往的管控方式往往忽略了財務風險,恰恰財務風險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出現問題致使企業出現極大的經濟后果。本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現今的財務管控模式。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企業集團;財務管控
一、企業集團財務管控
企業集團財務管控不同于財務管理,只管理成員單位的合規性以及有效性。其主要的目標是經過適當的控制手法,將企業的整體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的狀態,其使用效率也達到最大,促進企業能夠高效運轉,體現企業的最大化價值。
集團總部會使用多種激勵與約束手段對子公司與合作單位進行財務管控,因為財務管理的決策權集中情況不一致,我們可將集團的財務管控模式分為三種模式,即集權、分權和相容的模式。
(一)集權模式
所謂的集權式財務管控模式,是指在財務的管理的決策權上,都由集團總公司所控制,其中包括戰略發展方向、生產經營規劃等,子公司只是集團總公司生產經營的延伸機構,所有的決策都由總公司計劃與分配,沒有財務的決策權。
(二)分權模式
所謂分權式財務管控模式,是指集團總公司只對旗下的子公司做財務戰略目標及預算管理以及對子公司的經營績效及財務指標進行相應的評價。至于日常的經營,子公司具有自主支配的權利,相對于比較重大的項目,集團總公司可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
(三)相容模式
所謂相容式財務管控模式,可以說是以上兩種財務管理模式的結合體。這種財務管控模式能夠避免財務權利都掌控在集團總公司,而子公司將喪失靈活、創造性,同時避免了權利分散以至集團總公司管理困難的局面發生。近幾年,很多的大型企業集團相繼的采取此種管控模式。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財務決策權的分配問題,是管理工作的一項重大難題。集團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方向、自身的經濟狀況以及子公司的經營能力等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自身要求的財務管控模式。
二、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因為企業財務內部結構不合理或投資不謹慎造成的喪失償債能力喪失,最終致使達不到投資者預期效益目標的風險。其來源有系統和個體風險,一般情況下,財務風險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計劃以外的損失或收益。在實際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更關注的是怎樣經過有效的防范措施將意外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一)外部因素
財務風險的來源比較廣泛,但主要由企業外部經營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的不確定產生。當自然、政治、經濟、技術以及社會環節變化時,企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企業無法經過自身的力量去改變大的宏觀環境,只能改變自身的結構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二)內部因素
1.復雜性
財務工作本身具有復雜性,其主要工作包括融資、投資以及資金回收的整個過程。融資會將原始股東的權利稀釋、企業的負債增加、增大財務杠桿的比例、債權融資增加會致使企業無法到期償還債務的風險增大。投資的過程中,因期望獲得很高的收益,所以不免會選擇風險較高的項目,但收益水平是受到市場平均水平影響的,所以很難控制。資金如不能收回會導致企業現金流受到影響,增加財務風險。
2.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如何將個人、投資者、債權人的目標統一,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財務管理者不乏有粉飾財務報表的舉動,因為個人的利益問題,虛報財務報表,使得使用者看不到真實有效的財務狀況。
3.風險偏好
管理者多有個人的風險偏好,這對于投資有一定的影響。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即追求型、中立性、規避型。追求型的管理者多將資金投資于風險較高,但預期收益也高的項目中,同時他們對于市場形式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很容易做出過激的投資舉動,增加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調查發現,任職時間長、年齡偏大、有財務背景的管理者們,風險偏好較低,所以這些公司的財務風險發生幾率小。
4.執行情況
目前,所有企業都有自己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其執行情況也影響著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企業的文化底蘊、獎懲制度都和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息息相關。不管身處什么職位,財務制度的執行狀況都應受到重視,降低發生不道德行為的幾率。
三、基于財務風險管理導向下的集中財務管控模式
(一)財務管控目標
其主要目標是最大化企業的價值。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以及員工及政府等部門的效益。投資者具有剩余的分配權力,所以他們關注的是企業生存的風險,當集團總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時,將集團的整體價值提升的同時應注意財務風險控制。所以,集團財務管控的目標可分為兩部分,即實現收益和風險平衡。
(二)基本框架
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決策權分配完畢后,首先考慮的就是采用哪種方案來運行財務管控。近些年來,財務管控模式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例如總分公司財務監控模式、財務集中監控模式以及網上銀行模式等。
所謂總分公司財務監控模式,是總公司制定財務工作者去各分公司工作,主要負責對子公司的資金、資產、成本以及收入等進行監督,并定期向總公司提交子公司的情況。此種管理模式,就要求對子公司的預算進行全面的管理,同時不定期的對資金進行審計工作,此種財務管理模式必然有財務崗位重復設置的現象,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同時道德風險也依然存在。
網上銀行模式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的,把子公司的財務系統和銀行的信息系統相連,實現實時數據讀取與交換的功能??偣窘涍^財務系統就能對子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監控,實現財務管控的主要目的。這種監控方式智能對財務數據有所掌握,道德風險控制依然得不到管控。
財務資金集中監控是集團總部進行資金的統一規劃管理,將各分公司的財務與資金管理有效分離,它是通過集中結算中心和財務公司的機構來進行管理。建立資金集中結算中心有財務制度統一、財務人員集中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及時生成財務信息、便于調整發展戰略等優勢。同時建立集團資金池系統,它能對于資金的流向進行全面控制、保管規范貨幣資金、充分利用資金、降低整體融資成本等優勢,真正從集團的整體利益出發,將資金的流向進行整體有效的控制。
(三)組織結構設計
第一、企業總部制定集團整體的戰略發展目標,在集團財務管控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財務制度的編制、企業的發展目標、規劃以及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由總公司負責,將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提高,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第二、設立資金集中計算及資金池系統,將兩個系統結合,施行資金全面管理,實現資本的增值。
(四)適用范圍
根據企業自身條件,可氛圍四個階段,即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企業初創期規模較小、產品單一,其主要風險來源于市場環境以及自身經營,此時期財務管理難度不高。成長期是企業快速擴大階段,所以應使用分權管理模式。成熟期的企業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地位,這時應采用集中式的財務管理模式。處于衰退期的企業正在考慮轉型,應鼓勵各單位進行創新,所以適合分權式財務管控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媛嬌.基于財務風險管理導向的企業集團集中財務管控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3.
[2]袁琳,陳凌云,何玉潤,等.集團資金集中控制下的風險管理--基于大中型集團公司的案例分析[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2):40-49.
[3]齊帥.加強施工企業集團財務集中管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0):52-53.
[4]李彥.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效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
[5]黃婷.淺析集團財務管控--基于企業集團集權式財務管控的思考與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6(7):140-141.
(作者單位:北京法政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