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全周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美和生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40-0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美和生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閱讀課上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以達到其目標。
1.關注學生的讀、悟、情,充分挖掘課程內涵
語文閱讀課,就是要以讀為本。形式多樣地朗讀,不同層次地讀。初讀感知,細讀領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演讀、配音讀、師范讀……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才能讓學生讀出哲理內涵,領悟其思想感情。
2.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本應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體現、思索和發現,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語文課上僅僅是教師唱"獨臺戲"是不行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其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體會、抒發情感;在朗讀、理解、體驗、交流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
3.教給小學生閱讀方法
3.1 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的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3.2 指導速讀。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3.3 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3.4 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便于培養語感。默讀是不出聲的目視。文字符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
4.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5.課后延伸,課內課外相結合
新課標定義下的語文學習,并不是僅僅要學習完課內課外的內容之后就可以結束了,而是應該將課內課外的內容相結合,這恰恰是一個學習新知識的開始。
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在孩子們的眼中很完美,他們在學完之后,在不停地談論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就隨之問學生"你們想知道中年閏土是什么樣子嗎",學生們當然會很感興趣,然后教師就緊接著將《故鄉》推薦給學生,學生在讀完之后就討論起來,閏土變傻了、變呆了,教師隨之可以講解閏土變化的原因,講解當時的社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另一個層次上對人物以及社會產生深刻的理解。這樣課內與課外的相結合,就更能夠讓學生感興趣,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的提高。
6.恰當評價,促學生多讀書
朗讀評價形式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主要導向通過讀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感悟、體會,導向個人頭腦中的"放電影",即談談自己眼前浮現了什么。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要經常召開讀書匯報會,如利用早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舉行"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評"、 "閱讀知識競賽"、"習作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體驗閱讀的成功,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從而達到讀好書的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該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的封閉教學,必須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氛圍,擴大學生閱讀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