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環境會計作為一個新的領域,其本身就具有著相當重要的理論知識和實現含義。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政府的共同戰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愈發的突出。本文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會計兩者間的關系及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環境會計 協調運作
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合理地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環境資源效益的關系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2],環境會計作為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國家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環境資源效益的關系,同時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有利于國家對環境會計的研究以及實踐性的運用。
一、有關可持續發展及環境會計的概述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人類資源活動的發展,地球環境質量出現嚴重的下降,人類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國家首要的問題。在這種階段的背景下,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制定環保法規,針對環境資源浪費和污染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一九八七年,以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大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她指出將環境的保護措施和人類的發展結合起來,是實現人類在環境與發展思想的重要進程。這一概念很快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在當今社會上,可持續發展仍舊是各個國家政府努力追求的一種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重合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角度看是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模式。這一理念的提出,結束了人類長期以來錯誤的經濟環境觀念,向人類強調了經濟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雙向關系[3]。
(二)環境會計的內涵
環境會計又稱為綠色會計,它是以環境資產、費用以及效益等會計要素為內容的一門專業性質強的會計[4]。按照《現代會計百科辭典》收錄的詞條,環境會計是“從社會利益角度計量和報導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的社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管理情況的一項管理活動。它旨在指導經濟資源作最有效運用及最佳調配,以提高社會整體效益”。其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資源的關系,達到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人類快速發展引發的環境問題引起了社會各層人士的廣泛關注,為了實現社會和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以保護環境為基本準則,國家對環境保護支出和賠償責任也越來越大,而新領域上的環境會計能夠向社會提供出其對環境上的支出和收益的反映和控制現象。
二、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的雙向影響
(一)可持續發展是環境會計的理論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直接決定著環境會計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則以及一些理論知識。無論是資源的浪費還是環境的污染都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可持續性的發展,而環境會計作為一種綠色會計,其在環境核算的運用上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上的污染的現象。相對而言,在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前提下,實施環境會計既有利于國家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同時能夠使國家合理安排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運用。環境會計在為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國家服務的同時又促進了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環境會計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綠色意識也得到不斷的加強,在購買產品時越來越關注綠色環保的標準,所以一個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在環境會計上應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在傳統的會計制度中,由于缺乏對環境資源成本問題的考慮,從而難以將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結合到一起。國家在通過環境會計對保護環境的支出做出的核算,也能夠帶來高利潤的資金,并且有利于增強國家在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競爭能力。就目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看,不僅要考慮到環境資源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其利用成本是否低。在國家內部構建環境會計制度,能夠有效的保證國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環境會計引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對于基于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提出的環境會計理念來說,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它能夠得到生存的目標[5]。一個國家要想得到可持續性的發展,離不開環境會計的引導和扶持。環境會計在對環境成本上的控制也是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道理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成本比投入和收益往往難以達到短期內的平衡,成本收益時間越久,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因此,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確看待環境會計中環境成本的核算,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環境會計增強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競爭能力
在很多方面上,實施環境會計都能夠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目標。首先明確國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成本范圍和效益規模。由于在以實現自身經濟效益達到最優秀的傳統發展模式下,將成本和效益作為了唯一目的,從而導致了資源環境流失的問題,在環境會計控制下的成本和效益時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方法和基礎要求。其次,環境會計也發揮著對國家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產生的資源成本和環境效益信息的監督作用,有利于社會了解當前環境信息。最后,環境會計能夠將國家置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下進行公平公正的計算其成本和利益,有利于協調國家和國民的關系,幫助國家樹立良好的形象。
三、通過環境會計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我國雖然地域廣泛,在自然資源上算是一個大國,但由于人口眾多,在人均資源擁有量上卻是一個貧國。隨著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興起,“環境會計”也相應誕生。于是在完善我國環境會計和綠色審計體系的同時還應實現內部環境審計、政府環境審計以及社會環境審計的共同發展,一個科學性的環境效益審計是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其次,環境會計還應該得到政府的重視。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不僅為環境會計的發展打下了穩定的基礎,同時也提供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利條件。但光有重視,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是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的,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環境會計制度,對環境資源上的核算進行低成本、精準預算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達到最大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會計和環境之間的聯系也逐漸加強,用會計知識處理一些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代甚至未來會計學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國家應該在科學發展思想觀念的指引下,確保生態環境在經濟發展中不受人為的破壞和污染,積極實施環境會計的核算,對國家走上穩定性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宋云華.論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J].北方經貿,2015,(8):126-127.
[2]陳曦雨,范偉.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J].中外企業家,2014,(35):232-233.
[3]張朝暉.可持續發展下企業環境會計體系構建研究[J].北方經貿,2016,(1):90-91.
[4]包菡,侯孝玲,王子南等.我國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關系研究[J].商,2015,(4):119-119.
作者簡介:李莉(1977-),女,漢族,浙江杭州人,高級會計師,碩士,主要從事會計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