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輝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契合了差異與多元的后現代精神,是國際教育的新理念。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教學中存在簡單化一式教學,割裂多元智能發展關聯的狹隘性教學兩大誤區。多元智能理論啟示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多樣化的講解方案,充分利用多元智能關聯;應實施梯級化的作業布置方式,關注個體智能差異;應創立協同合作教學體制,重視智能聯合開發。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個性化教學;小學數學
現代化教育必然是內含了“以人為本”思想的教育,它重視教育的人文關懷,關注教育公平,強調教育質量的提升。這在客觀上要求教育由“工廠式”的批量生產向“精耕細作”的個性化教育方式轉變。由世界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等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人的感官開發與直覺學習,強調通過身體動覺智能開啟人的自主性,更全納了容易被忽視的社會認知與智能的質量指標。它契合了重視差異與多元的后現代精神,也使人的發展找到了正確的立足點[1],對當今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的個性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1983年,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加德納( H. Gardner )在其著作《智能的結構》中首先系統地提出多元智能理論( Multi-Intelligences)。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這一理論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論基于人類智能結構,解釋學習個體習得規律。該理論將智能分為八大類:第一類是言語語言智能, 指的是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第二類是數理邏輯智能,也即人對邏輯結果關系的理解、推理、思維表達能力,如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類是視覺空間智能,也就是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的正確感受和表達能力。第四類是音樂韻律智能,指的是個體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第五類是身體運動智能,即所謂的人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運動的力量與速度、靈活性等。第六類是人際溝通智能,它指個體對他人的表情、言語、手勢動作的敏感程度及對此作出有效反應的能力。第七類是自我認識智能,也就是個體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第八類是自然觀察智能,即觀察自然形態、辨認物體并進行分類、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是對教育的意義表現在三大方面:一是揭示了智能結構的多元性和個體智能發展的非均衡性,為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提供了依據。二是為實現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論參考。教育公平不僅包括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還包括過程公平,由于人的智能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個體接受能力不一,優勢潛能不一,教學過程中必須關照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以實現教育的公平。三是為提高教育質量和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各個個體之間的智能存在差異,同一個體的各方面智能也非均衡發展,多元智能理論正是對心理發展非均衡性和階段性規律特征的深刻闡釋,為遵循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二、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個性化教學的維度來看,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解答教學中主要存在忽視諸個體智能差異的簡單化一式教學,割裂多元智能發展關聯的狹隘性教學兩大誤區。
(一)簡單化一式教學
心理學研究發現,各個個體之間性格、興趣、經驗、需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不同個體的同一智能成熟程度不一,成熟時間階段不一。同一個體的同一智能,在不同發展階段也不一樣。因此,教育必須遵循個體心理發展規律,采取個性化教育方法。教師要基于對學生個體多元智能的綜合調查、研究、分析、測試,為學生量身定制適合各個個體,力在彌補學生各方面弱勢智能的教育目標、教育計劃、輔導方案,從而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的高質量。然而,現實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往往忽視了不同學生的智能差異和學生個體的內部智能差異,對所有學生,采取一套方法,一個教案,一貫到底,教學方式簡單化一。
(二)割裂多元智能發展關聯的狹隘性教學
個體心理智能發展的多元智能之間存在互補性和關聯性。舉例來說,一個聽覺正常的盲人的聽覺能力往往比一個雙目未失明的個體要好。再比如說,一位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弱會影響他的邏輯推導和建模。因此,良好的教學應當是關注學生個體多元智能協調發展的教學,或者是善于利用學生的優勢智能彌補學生其它智能短板的教學。不幸的是,學生多方面智能之間的關聯性被我們忽視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數理邏輯智能的培訓,而忽視了其他方面智能的發展,更不用說善于利用學生個體一方面的智能,消除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因其它智能薄弱引起的障礙了。這些教師顯然陷入了割裂多元智能發展之間的關聯性的狹隘性教學范式誤區。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個性化教學策略: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破解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教學中的誤區,更有效地進行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思路。
(一)采取多樣化的講解方案,充分利用多元智能關聯
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常常一個模型的應用題只用一種方法講授。例如加法應用題的講解,舉了幾個例題,但用的都是同一種講授方法。這造成智能與教師講解方法契合的學生接受較好,而不相適應的學生卻事倍功半,教師反復講,學生反復聽,卻仍難見成效。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智能是多樣的,個體優勢智能不一。因此,教師對同一題的講解可運用多樣化的講解方案,如利用推導、利用手勢、利用圖表、利用動畫等,發揮學生多方面智能的關聯作用,以強補弱,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施梯級化的作業布置方式,關注個體智能差異
由于不同個體的同一智能存在較大差異,不同智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學生應用題解答的鞏固練習中,要注意多樣化的作業布置。既要布置不同難易程度的數學題目,又要布置通過多種方式展現題目內容的習題。這樣既能保持學生學習的自我成就感,又能讓學生逐漸形成適合自己智能優勢的解題策略。
(三)創立協同合作教學體制,重視智能聯合開發
如前所述,學生智能之間存在互補性和關聯性,由于各個科目偏重學生能力發展的維度不一,因此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就十分必要。例如,對于言語語言智能較差者,無論數學教師如何講解,也難以實現高效率的教學。這種情況下,可采取語文教師與數學教師協同合作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師的幫助下,首先訓練學生的識字與閱讀能力,這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尊重個體智能的多元性與差異化,“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詮釋”[2]。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智能關聯,觀照個體智能差異以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
注釋:
[美]加德納:《智能的結構》, 沈致隆,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參考文獻】
[1]張玲.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44.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