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艷
摘要:對于教育活動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內化過程,不是外壓過程,教師和學生關系的認識應該具有人性化,其目的便是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以及具有著創造性的人才,然而針對于傳統的師生關系而言,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從而能夠使其滿足人性化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文主要針對現代教育過程中新型師生關系角色定位以及策略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現代教育新型師生角色定位策略分析
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是講教師人員作為教學中心,并且在課堂之中也是教學的主要領導者,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則是給予忽視。對現代教育而言,必須要能夠建立起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才可以保證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能夠表現出教師是學生的老師,而學生也是教師的老師。
一、教師以及學生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人員所扮演的角色
1.傳統教師人員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隨著現代教育全面發展的趨勢的出現,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就是引導作用,通過教學,激發學生思考。因此教師人員需要將自身的注意力可以放到具有著創造性的活動之中,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引導,不僅僅對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進行激發,與此同時也需要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創造性的氛圍。同時,老師在教學中要嚴格遵守自主性以及探索性等原則,切實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與引導。
2.教師要從以往的教育者轉變為學習者以及合作者。針對于傳統的教學工作來說,教師通常情況下并沒有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便對教學工作進行獨立完成。然而現代教育之中教師人員需要重視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指導學生時可能會涉及到科學以及技術等方面內容,因此對于多數教師來說,獨立完成這樣的任務存在一定困難,要求教師人員能夠密切合作,讓教師之間建立起廣泛聯系。
(二)新型師生關系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分析
1.自主學習的角色。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指學習者結合自身需求,不僅能制定出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目標,同時還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監控做好,科學合理的對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自主學習的動機屬于內在的,其方法就是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恰當的方式,進一步保證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好自我監控。其核心內容是認知策略以及學習策略的獲得以及改進,讓學習人員成為獨立的學習主體,且知道如何學習。
2.合作者的角色分析。一般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采取班級授課形式,但是現代教育則是強調個性化的教學,當下教師們也一直在尋求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融合,例如:在傳統教育方式基礎上增加個別教學以及現場教學,與此同時也需要可以和同學之間做到有效的合作,并且教師也是需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來授課,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性得到提高,帶動學生之間得到更好的交流,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的心里品質得到提升。
二、新型師生教學關系的構建分析
(一)對傳統教學觀念及學習觀念轉變,構建出新型的師生關系
1.教師對教育觀進行轉變。教育觀念的創新,不僅能夠促進其科學理論的建設,同時也能為教育改革提供出相應指導思想,促進教育內容以及目標得到相應改革。針對于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來說,是我國教育改革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并且在現代教育中也是需要教師以人為本,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強調,所以教師人員需要樹立起個性化的教學觀念,同時做到因材施教及采取創新方法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教學理論不斷完善,同時每一個教育部門以及機構要努力形成自身特色,為教學創新提供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
2.學生學習觀的轉變。不管是學習目標確定以及內容做出選擇,或者是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進,對于現代教育而言,學生需要從傳統的階段性學習向終身學習進行轉變,并且是需要根據知識作為主體的學習目標變為能力作為主體的目標,也需要對開放式教學和自由式學習方式給與重視,將市場為主導,對學生個性化學習進行強調。學生也要養成獨立以及高效的學習習慣,同時對自身的認知狀況以及水平做出正確的評價,最終知道如何指導自己進行學習。
(二)對傳統教育方法進行改變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通過特定教育組織形式,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進行傳道、授業、解惑,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在現代教育中,需要對單一班級授課的方式進行轉變,并且提倡小組和個別教學,將學生作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同時也需要將書本中的重點知識向實踐進行轉變,從而建立起一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三)堅持理解以及尊重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主要保障
對于現代教育來說,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樹立起一種民主以及平等的關系。首先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生給予理解,教師人員需要對自身價值觀和價值體現做出科學樹立,并且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做導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進行著想,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好的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其次要相信、重視學生的潛能,相信任何一位學生都有潛能和價值,尊重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的想法,并正確引導,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品質;最后則是需要教師可以對自己進行分享,同時也需要把自身所謂的“架子”放下,主動的讓學生去分享自身的內心世界,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在對上述分析后,通過社會學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對于教育的職能而言便是需要構建出一個新型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學體系中最為基本的一種關系,且這種關系將會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進行體現出來,所以針對于現代教育而言,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必須要能夠引起教育工作人員給與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瑞娟.論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4.12(24)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