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益然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學要求。由于小學生的智力發展并未成熟,而很多小學數學知識的表述方法過于官方,使小學生很難深度理解其中的含義。概念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一種方法,其主要補充、糾正、完善知識的“前概念”,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架構,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法;應用;全面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突出教材重點內容的基礎上,拓寬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劃分,進而完善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要適應教育改革進程,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進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架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知識遷移的原理,重點突出基本概念教學,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架構,進而形成一個知識整體。總之,概念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層的理解,將“課堂教學”轉變為“課堂學習”的過程,是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
一、注重基本概念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并未成熟,很多數學概念、原理、法則的表述方法過于官方,如果讓小學生自己理解這些概念,想必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來實現知識探索,通過“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將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化知識、狀態化知識,逐漸將數學概念轉變為“內語言”。通常來說,在小學數學概念推導、講解過程中,不應急于求成,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無法掌握數學概念,就要增加概念教學實踐,保障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基礎數學概念,做到“舉一反三”。例如,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10以內加減法”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以“和”“差”的概念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從實物教學法和畫圖教學法出發,讓學生將自己的鉛筆、橡皮、尺子放在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學習用品。之后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圖片內容是生活中所見的事物,例如高樓、汽車、水果等,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和”“差”概念。當學生掌握了“和”“差”目標時,就已經為“10以內加減法”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一些數學概念比較抽象的內容,教師要加強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活躍化。
二、強化知識訓練,構建知識架構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即每個數學知識概念都是在客觀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概念與知識不同,數學概念越是基本,其反映的事物聯系就愈加廣泛、愈加深刻。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要重點突出基本概念教學,這里不是指忽視其他的知識,而是以數學概念為中心,通過數學概念將知識進行延伸、深化,當將一個概念延伸到一定程度,勢必會接觸到另一領域知識,從而不斷加強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架構。而這種知識架構能夠為知識遷移帶來良好的條件,學生自然而然通過知識架構的深入與延伸,能夠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學習“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在學習該概念的過程中不斷引出一系列的新舊知識,進而獲取新知識,通過學生的知識架構,將知識相互連接。教師可以通過“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構建“同樣多”概念,進而將“同樣多”作為知識中心,將其納入同數加減法中,例如3+3+3、4+4這類型習題中,引導學生觀察同數相加的規律與特點,進而引出“相同加數”“相同加數這個數”的新理念,將“同樣多”的理念延伸到乘除法中。
三、滲透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前后知識聯系不密切等問題,一些知識跨度大的知識勢必會給學生帶來難度。例如,初次遇到幾何問題。對于這些跨度較大的知識,給知識遷移帶來了新的挑戰,即怎樣充分利用先前所學知識、怎樣拉近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等。面對此類情況,教師必須要主動構建新舊知識間的橋梁,通過引導的形式,實現知識對接。為了保障學生知識架構的完整性,教師首先要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架構,在進行跨度較大的知識教學時,教師事先必須要做好鋪墊,即知識滲透。在知識滲透過程中,要保障知識滲透、過渡的自然性,要保障新知識之間的適應度,進而將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當中。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加法時給予滲透,如10+2,要讓學生理解為:兩個5和一個2組成,這樣就對乘法分配律教學做出了鋪墊,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并未成熟,面對一些數學概念性問題難免會產生困惑。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法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含義,以概念為中心構建學生的知識架構,進而延伸出新知識、拓寬舊知識,保障小學教學質量與效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炎.概念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董春晶.小學低年級數學概念教學方法的案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