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孫家靖+劉盼+孫嬌
(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革新,企業間的聯系也愈加緊密,在此情形下供應鏈管理便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供應鏈成本管理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內容。當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降低以后,企業必然會從“做大的蛋糕”中獲得利潤。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用系統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獲得最大利潤:同時使用戶的價值最大化和用戶成本最小化。相信今后對供應鏈成本核算與管理的研究將不斷深入,而且在實踐中也會不斷地促進現代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 供應鏈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供應鏈成本的界定
Stefan Seuring(1999)在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傳統劃分及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供應鏈成本核算中的“三個成本層次的劃分":直接成本、作業成本和交易成本。
直接成本:由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機器成本等。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勞動力的價格所決定。
作業成本:由那些與產品沒有直接聯系,但與產品的生產和交付相關的管理活動所引起的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處理供應商和客戶信息及溝通所產生的所有成本。因此,這些成本源自公司同鏈內其他公司的相互交流。
二、國內企業供應鏈成本核算與管理研究綜述
1.關于供應鏈概念的研究
馬士華(2006)突出核心企業的作用,認為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在經過“原材料的采購一中問產品的加工一最終產品的形成一產品銷售”這些過程中,對信息、產品、資金的流動進行控制,從而將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和最終消費者組成一個整體的功能。
2.關于供應鏈管理概念的研究
姜磊(2012)提出供應鏈的管理離不開企業間的緊密合作而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則顯得尤為重要。
3.供應鏈成本的相關研究
劉艷紅和歷建明(2009)將供應鏈成本項目劃分為企業內部的采購成本、研發設計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營銷成本,以及企業外部的供應商成本和用戶(顧客)成本等。
周朝陽(2011)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鏈際競爭環境下的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型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通過供應鏈之間的博弈,供應鏈的生產和運作最后會達到均衡狀態。
4.供應鏈成本核算的相關研究
趙紅梅,譚晶(2008)在供應鏈成本現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供應鏈成本的構成、核算框架、核算模型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以及進一步的整合和完善,為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競爭優勢提供可操作性理論框架。
三、供應鏈成本核算
供應鏈成本核算指“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對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并按規定的方法計算成本的過程”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任何成本管理,無論是傳統的預算管理、定額管理,還是新發展的總成本管理,均離不開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因為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來源于會計信息系統,運用會計方法較為明晰的供應鏈成本核算是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基礎。要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合理測算,必須將其進行再分類,參照企業內部的成本核算體系,可將供應鏈成本分設制造成本、運輸成本、置存成本、包裝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其中比較復雜,和傳統的會計科目有所區別的就是管理成本,它主要包括供應鏈系統的設計維持成本、訂單的處理和信息溝通成本等。
四、供應鏈成本管理
本文認為,供應鏈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業內部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外,還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企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形成并維持長期成本優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使自身價值鏈與下游客戶的價值鏈結合起來,能動的協調和控制供應商、客戶及自身的成本。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進行管理,管理的范圍包括企業內部及上下游關聯企業的價值鏈,并采取措施及時糾正偏差,使實際成本限制在目標范圍之內。
五、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特點
(1)供應鏈成本管理是一種跨企業的成本管理,特別注重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在合作各方都能盈利的同時提高企業自身的戰略地位。
(2)供應鏈成本管理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制造成本,而且還要考慮合作伙伴關系成本、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物流和服務成本等,要考慮從原材供應商直到最終產品消費者止,其間一系列作業活動的成本管理。
(3)供應鏈成本管理是一種需求拉動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將顧客需求及客戶訂單作為生產、采購的拉動力,以控制資金占用成本。它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考慮,同時實現改善服務和降低成本這兩個目標,即以最低的供應鏈成本維持一定程度的客戶服務質量水平。
(4)供應鏈成本管理能從成本發生的源流著手管理,然后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地消除不為客戶增值的作業,從而達到管理整個供應鏈成本,最終,提高供應鏈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以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目標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為企業的整體經營目標服務,包括為企業內外相關利益者提供所需的各種成本信息以供其決策和控制。如果在成本領先戰略指導下,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在保證實現產品、服務等質量方面的前提下,追求整個供應鏈成本水平的絕對降低。當然,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目的不是降低供應鏈上的某一項成本,而是整合供應鏈,對整條供應鏈的成本進行管理。每個參與生產的企業只是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因此,需要從供應鏈上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和整條供應鏈的組成中找出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差異和增強競爭能力的方法,使企業、供應商與顧客共贏。
參考文獻:
[1]張光明.從系統的角度構建供應鏈文化[J].系統科學學報,2008(9).
[2]牟靜.供應鏈管理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J].商場現代化,2007(3).
[3]唐躍軍.走向供應鏈和供應鏈的競爭[J].產業經濟研究,2008(5).
[4]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5]曾繁榮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制[J].商業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