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雷娜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后勤社會化的不斷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不斷暴露出新的問題,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員素質、市場環境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與后勤社會化改革不相適應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引進成熟的、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實現后勤的科學管理。為此,高校后勤管理必須逐步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借鑒和應用精細化管理理論,創新后勤管理理念,提升后勤服務品質。
【關鍵詞】高校后勤管理 精細化管理 管理策略
一、精細化管理的含義
精細化作為一種管理理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豐田制造企業。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化進程的腳步也在隨之加快,和經濟息息相關的中國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企業管理的“粗放化”開始顯露了它的弊端,“精細化”管理應運而生。
精細化管理以“精、準、細、嚴”為基本原則,在管理工作中,將管理責任具體化,分工明確化,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倡導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精細化管理理論的框架包括“一個目標”、“兩大支柱”和“一大基礎”。“一個目標”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地使顧客滿意;行業探討精細化管理理論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借鑒與應用行業探討“兩大支柱”是實施準時化生產和人員的自覺化;“一大基礎”指的是從局部到整體、連續性的、旨在消除一切浪費的改善。精細化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精細化的規劃、精細化的分析、精細化的控制、精細化的操作、精細化的核算五方面,貫穿于管理過程始終。
精細化管理理論融合了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戴明的質量管理理論和以精益生產為宗旨的豐田生產方式,是社會分工和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將常規管理進一步深化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倡導打破常規和經驗定勢用創新思維對工作流程、組織系統等持續改進、不斷優化,堅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態度,其本質意義是一種對戰略和目標分解細化并貫徹落實的過程。它運用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保證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
二、高校后勤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高等學校內部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學管理、科研管理、思想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五個方面,其中教學和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部分,思想、人事和后勤管理都是為教學、科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服務的。高校的后勤工作直接關系到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環境條件,如果沒有有力的后勤保障,學校的其它工作就不能正常而有序地運行。因此,充分認識后勤管理工作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視后勤工作,加強后勤管理,對于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臨的任務,就是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志改革,勇于創新。要從后勤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動后勤職工的積極性,按照教育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建立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努力實行科學化管理。要從學校管理改革淺談高校后勤的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的全局出發,認真研究和探索建立符合我國高等學校實際的后勤管理體制,努力實行精細化管理,提高效率,優化服務,強化保障。
三、高校后勤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1)更新觀念,樹立精細化管理的意識。目前要做好高校后勤的管理工作,必須更新觀念。首先,精細化管理不是只相信數據、追求精細,在推行過程中必須與單位文化相結合,不能過度地追求精細,太精變成繁瑣,太細變成累贅;其次,精細化管理不是全面控制,領導者不需要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在管理過程要防止出現跑(約束不到)、冒(過嚴或過松)、滴(銜接配合不好)、漏(出現管理盲點)等現象;第三,精細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在推進過程中應該從基礎管理工作做起,結合單位文化,能針對自身的特點,克服困難,分階段分步逐漸的實施。第四,精細化管理不只是少數領導人的管理,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積極引導和自下而上的自覺響應的管理。高校后勤要把教育和引導職工“主動服務惠師生,精細管理上水平”作為切入點,從管理者做起,堅持從上至下、持之以恒地宣傳發動,把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深入細致地傳遞給每一位職工,使其轉變觀念,深刻理解精細化管理的內涵、核心和靈魂,樹立精細意識和“認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觀念,認可和支持精細化管理,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形成全員參與精細化管理的良好氛圍。
(2)提高管理規范化水平,加強制度建設。高校的后勤工作主要是為教學、科研服務。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生活、技術、經濟及生產等方面的管理內容。推行高校后勤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就是要進一步提升后勤工作的科學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水平和質量。為此,學校后勤部門要努力提高管理規范化水平,加強制度建設。堅持開拓創新,促進后勤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全面推行“IS09000”族質量管理國際標準,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服務質量體系。將后勤目標分解為任務目標、過程目標和終極目標,實施契約管理,建立誠信檔案,責任分解到人,形成后勤“事事有人管、人人講責任、級級講制約、事事講落實”的工作格局,努力營造2l世紀高校新型后勤保障體系,打造高校后勤的管理特色。要用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思想革新后勤管理的理念。
(3)推行精細化的流程管理,促進后勤規范運行。精細化的操作是精細化管理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要求對生產操作過程進行細分,形成不同的操作單元,并為各單元設置一定的工作規格、流程,確保生產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和符合一定的操作程序,將這些單元的基礎工作做精、做扎實,其實質就是對工作進行流程化管理。所謂流程化管理,是將任務或工作內容,沿縱向細分為若干個前后相連的工序單元,將工作過程細化為工作流程,之后進行分析、簡化、改進、整合、優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面廣,工作頭緒多,涉及到與學校其他部門之間的平行工作,以及與上下級之間的交叉工作,在完成整個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與各方面進行不同層級的溝通與交流。這就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避免造成遺漏或反復,保證管理工作有序進行,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高校后勤在餐飲、綠化等生產操作過程中,也需要進行精細化的操作和流程管理,按照特定產品的既定標準和生產程序進行,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相關要求。
參考文獻:
[1]任長青,顧建金,張聯洲.淺談后勤服務中的精細化管理[J].山東水利,2009.
[2]徐國飛.論高校后勤如何實施精細化管理[J].時代經貿,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