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銀
【摘要】2011年9月,美國發生了一起叫“占領華爾街”的和平示威運動,據報道75所大學老師和學生參與了運動。專家解釋說這個運動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學生的就業困難。我們中國同樣面臨著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生從2011年的114萬增加到現在的700多萬。為什么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其中包含了社會因素、教育因素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在學術資本主義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并給出一些建議,希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建立一個正確的就業觀。
【關鍵詞】學術資本主義 大學畢業生 就業
一、緒論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程度大大加深,知識經濟興起,學術資本主義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學術資本主義指的是高校教授和員工為了爭取外部資源而進行的一系列市場營銷活動。在這里,“資本主義”指的不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而是一種市場資源分配的經濟手段。雖然中國的高等教育部門還沒有正式引入這一概念,但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許多活動都表現出了學術資本主義的一些明顯特征。本文將首先描述學術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對大學教師和學生的影響,在列出一些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學術資本主義的發展
學術資本主義最初不是用來描述高等教育的,韋伯首先在他的演講中解釋了它的意思:“沒有足夠多的錢,大型的醫療和科學機構很難工作。”1991年哈羅德·弗洛姆用它來描述一種現象:如果學術界的部分人掌握了領導權,他們就會批評現實的主流文化。也有一些學者開始用它來描述高等教育,指出學術科學越來越依賴于其他機構的資源。本文中的學術資本主義指的是高校教授和工作人員為了爭取外部資源進行的一系列市場營銷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更加關注那些有利可圖的活動。大學的學術資本主義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首先,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知識經濟成為新經濟的驅動力,這是學術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次,高等教育政策和國家科技政策的推動導致了學術資本主義的產生。許多大學擴招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費用,而且教授經常使用他們的學術研究申請專利。在學術資本主義背景下,學生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成核心客戶,學生的學費涵蓋了大學基金的百分之三十。教師從學者變成了企業家,他們一方面從事教學得到學校的基金,在現實生活中也提供咨詢,申請專利并獨立經營一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學到他們感興趣并且有利于他們未來發展的技能。
三、學術資本主義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主要原因
總體上看,大學生就業問題表現在多個方面,如人才市場供需失衡、有業不
就,畢業生規模龐大等等,其中主要表現如下。
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高校設置的專業結構與市場需求的熱門專業一致,學校專業結構嚴重趨同,熱門專業學生數大大超過市場需求,導致人才市場結構不平衡。另外,勞動者的素質與產業結構不匹配,從而出現招工難-就業難的現象。
自主創業意識不強,各級政府配套措施參差不齊。國家一直在強調為了使得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就業,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并對畢業生創業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以及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然而大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意識,社會實踐經驗也不足,而各級政府對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也參差不齊,導致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薄弱,創業率低。
學校設置課程和實踐項目陳舊。在目前的形勢下,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很多用人單位對應聘者要求“即招即用。”而現在的大學課程偏向于基礎研究且過于陳舊,他不以實際應用為目標,這就產生了大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的能力無法滿足企業需要。
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擇業觀。由于在學校里有一些學生跟著導師進行科研項目研究,而老師能夠從中拿到很多的獎金,這些學生可能想著以后工作也會是這種工作待遇。或者他們認為自身出自名校,對自己期待很高,無法接受起薪不高的工作,而對那些工資很高的工作又缺乏信心去挑戰,這也導致了很多大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四、學術資本主義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調整產業結構。中國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多的依賴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初級勞動力供過于求,而高素質、技術熟練勞動工則相對短缺,政府應該更多的加大對技術服務、旅游業、科學研究以及金融業的投入,發展第三產業,而高校應該更多地組織各種講座和社會公開課培養學生更廣泛的興趣和視野,為高校待畢業的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和就業經驗。
(2)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對自主創業大學生給予更大支持。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更多大學生傾向于找一份安穩工作,朝九晚五,但是這樣的工作又不足以滿足龐大的畢業生。高校應該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定期開展相關講座并邀請年輕企業家和校友對一些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
(3)學校應該組織更多樣化的課程和實踐項目。學生很多的知識和技能都只能從學校里學到,因此學校需要及時開展更多項目讓學生參與。
(4)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受多元文化影響,大學生想法各異。面對就業壓力,學校有責任開設一些就業論壇和微信公眾號讓學生交流,并配備綜合能力較強的就業心理指導老師來做學生就業的導航者。
參考文獻:
[1]張萍.論學術資本主義對高校學生的影響[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1).
[2]王冉,楊連生.學術資本主義及其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J].煤炭高等教育,2013,(1).
[3]王艷.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研究—基于學術資本主義的背景[D].南京理工大學,2014.
[4]白楊.社會轉型期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