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有圣
摘要:將體育游戲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強鍵的體魄、良好的性格和優秀的心理品質。本文立足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了體育游戲的特點和作用,介紹了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方法,以探尋運用過程中所遇到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游戲 ; 體育教學
游戲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它在一定的形式上反映了人類社會勞動、軍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動。早在人類社會初期就作為教育和體育的手段,人們借助游戲對自己的后代進行教育、傳授各種社會活動的經驗,首先是勞動的經驗。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會末期的鄂溫克兒童經常進行的“打熊游戲”等,正是鄂溫克人游獵生活的反映。現代兒童樂園里那些大型的電動游戲、電子游戲等,則是現代信息社會科學技術新發展的反映。
一、體育游戲是游戲的一種
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規則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體育活動,也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性的和主動性的活動,其基本特征是大眾性、普及性和娛樂性。體育游戲可分為活動性游戲和競賽性游戲。競賽性游戲是活動性游戲發展的高級階段,如球類運動中的籃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田徑運動中的接力跑、障礙跑游戲等。競賽性游戲有規定的場地、器材和比賽時間,有固定的成員和嚴格的統一規則,具有復雜的技術和戰術,并且需要專門的訓練。而活動性游戲,則不需要專門的訓練和較復雜的規則,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場地、器材以及比賽時間,也沒有嚴格的規定。
任何一種體育游戲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為了傳授生活和勞動的技能,或是為了發展游戲者的體力和智力,或是為了身體教育和身體娛樂。由于體育游戲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因而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人們可以創造性發展游戲的內容,制定游戲的規則,傳授游戲的經驗以及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游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有人類才有游戲,動物雖也有一些類似游戲的嬉戲,但那只是無意識的本能活動,與人的游戲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在游戲時人們可以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這些角色可以與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毫無聯系。所謂游戲的非生產性,主要是指游戲是非功利的,它并不產生游戲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實用價值。正因為游戲的假想成分和非生產性的特點,在游戲之前,無需做更多系統訓練的準備。體育游戲具有競賽的因素和一定的情節,這就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戲總是受一定規則和要求制約,規則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以調節游戲者之間的關系,是游戲得以公正、安全順利進行的保證,有助于游戲的發展。
二、體育游戲的作用
體育游戲是體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體育的一種手段,寓鍛煉于興趣中,將各種形式的走、跑、跳、投等肢體活動融入游戲之中,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促進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生長發育。
體育游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對學生智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其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條件反射過程,它取決于大腦皮層對內外感受器所產生的各種信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游戲過程中,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判斷力,使學生思維更為活躍,感覺器官更加靈敏,認識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從而促進了智力的發展。
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也容易產生疲勞。學習和練習基本技術的過程比較枯燥乏味,學生興趣不大,鍛煉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如果以穿插體育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和練習,則可使學生借助想象,運用體育器材,通過不同的運動形式,在愉快而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
體育游戲中競爭和對抗的因素多,有著嚴格的規則和道德規范,要求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和認真的態度。體育游戲還能讓學生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勝負,合理地判斷是非,培養學生關心、愛護集體的品質、公平競爭的意識及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體育游戲的選擇要適應教學需要
雖然體育游戲的形式多樣,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適合教學活動,為了便于教學和取得教學的良好效果,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體育游戲。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學生體質。要嚴格禁止那些無意義的、帶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損學生身心的游戲。另外,那些動作過于復雜而不違背衛生原則的游戲也要避免。創編和選擇的游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游戲的動作、情節、規則和組織方法都要與學生的身體條件、認識能力和心理態度相適應。如果是太簡單的游戲,高年級學生就沒有興趣;太難的游戲,低年級學生不易理解或者難以完成,他們同樣也沒有興趣。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的游戲,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游戲不僅使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而且要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要反對那種牽強附會,生搬硬套,把學生的游戲變成知識教育課,但也不能把那些已經過時了的、陳腐的東西再教給學生。我們要通過游戲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團結友愛、遵守紀律、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也就是說通過游戲的教學過程陶冶學生高尚品德和情操。
有許多好的游戲,無論是從形式上或內容上都很新穎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組織方法較復雜或者需要較大的場地和器材,教學時操作不方便,這樣的游戲最好不要選用。
四、體育游戲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般準備活動中是慢跑、行進操、定位操,反復使用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厭倦、課堂氣氛呆板沉悶。可以采用一些奔跑類的游戲。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動中的“聽號抱團”、“拉網捕魚”,或者用跳繩、跳橡皮筋、“猴子搶球”等方法,這些活動同樣也能取得熱身的效果。專門性準備活動,如短跑教學課,可采用訓練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游戲,如:“黃河長江”、“喊號追人”等。運用體育游戲進行準備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從心理上和生理上為課程內容的教學做準備,通過準備活動表現出良好的身體機能狀態和心理狀況,把學生的興奮性調節在一個適宜的狀態。
在體育技術技能教學中,正確運用游戲法,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變化的情況下強化動作技能,促進動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籃球教學中“一人運兩球”、“活動籃筐”等游戲將對籃球的基本技術游戲化,靈活了教學方法,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這樣更有利于掌握動作技能。中長跑是一項有效發展學生心肺功能,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項目。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長跑競技比賽的要求,逼著學生繞著田徑場跑圈,會讓學生對中長跑產生恐懼、抵觸和厭倦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戲、越野跑,或者給長跑賦予一定的情景、情節,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和豐富的想象中達到教學目的。
身體素質練習,一般動作難度小、負荷大、比較單調。采用游戲法練習,可以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如:發展腿部力量的 “立定跳比遠”、“蛙跳接力”、“雙人蹲跳”,發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車”、“平衡角力”;發展靈敏素質的“擲沙包”、“打活靶”等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進行選游戲法用于整理活動,有助于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盡快恢復,使人體更快地由緊張狀態過渡到相對安靜狀態。一些小負荷的游戲活動,在大腦皮質所引起的興奮可以加深運動中樞的抑制,促進其恢復、整理活動的游戲內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使機體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總之,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并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和趣味性,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它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合理地運用體育游戲,不但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而且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