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霞
摘要:慕課授課模式在我國高校教育領域的出現和快速普及,使高校教學活動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教學方式的改革。但是這種授課模式并不是一種單純的授課形式的改變,而是相應因素的共同參與和綜合變革,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中,這種改革的程度更高,要求更多。本文即是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施行慕課形式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慕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教學方式
一、慕課具有的優點
在互聯網普及化相當高的今天,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正在以迅疾的速度進行著推廣和普及。這種授課模式的出現,促使著高校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教學方式的改革。針對慕課這一授課模式的出現和迅速推廣,我國高校大多數都加入到了這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有的參與者和力推者認為慕課具有傳統教學方式所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慕課對于授課時間的安排沒有特定的要求。因為慕課是借助于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的,是授課教師提前錄制好,然后把授課內容傳到網上供大家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這是我國目前比較普遍的慕課形式,即使有的高校在一些學科上是有直播的課程講授,但這種直播形式也不強制所有的受眾者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學習,他們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靈活安排學習的。
其次,慕課對授課地點沒有特定的要求。慕課只需要學習者擁有一臺電腦或移動設備,受眾者可以隨地進行內容的學習,不需要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這就對受眾人數沒有傳統教學模式的那種限制,只要愿意學習的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設備進行,其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具有學習愿望者的需求,從一個方面來講,也使優質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促進了教育的公平,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所無可替代的優勢。
二、慕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慕課具有以上公認的一些優勢的同時,自身一樣具有一些不完善。因為涉及的領域不單單是課程設計方面的內容,還有錄制視頻、后期的技術支持等其他領域的技能要求,所以,資金、時簡、人力資源的配備要求都是挺多的?;谶@種情況,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還不具備自己制作慕課的條件,一般都是使用其他有資源的名校制作的慕課,這就又出現了普遍的問題,特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類公共課中體現得更為突出。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高校思政類課程是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這類課程不像其他的專業課那樣,直接決定著他們未來的生活水平,也不像大學英語和數學課程,讓他們能夠作為一項工具性的知識進行接受,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思政類課程是一座燈塔,可以影響和提升他們的人生質量。這就需要傳道者——教師與受眾者——學生進行直接的思想碰撞,在教和學的互動過程中使彼此能夠獲得新的成長,而慕課目前卻很難保留傳統教學方式的這一特點。
第二,大學生這一群體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學習的特點。大學生不同于以往階段的學生群體,他們具有自己的對學科價值判斷的能力,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就會主動學習,并且會盡可能地學好,而一旦被他們貼上沒用的標簽的學科,就是他們想盡一切辦法逃避學習的對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因為自身的特殊性,學生很難把它的重要性與自己的專業課等同起來,所以逃課是他們必然的選擇。慕課要求學生要主動地進行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優點,培養他們愛學習、能學習和會學習的良好習慣,讓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就與學生具有選擇性學習的特點相矛盾,很難實現思政類課程所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第三,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具有各自的特點。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對于具有思想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人因為其成長經歷和個人學識的差異,對人生的體悟,對待學生的態度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有的教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朋友、親人一般,盡可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不但嚴格履行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任務,而且更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個人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之責;有的教師則把自己高高地置于與學生對立的一方,僅僅進行著純粹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要求,而無視或忽略教育所同時具備的育人職責,對待學生的態度就如同路人甲。教師在慕課這一授課模式中的形象,就如同鏡中花,可看而不可感,別說情感距離的存在,就是空間距離也是不可避免地橫亙在師生之間。
第四,各高校存在著層次差異。我國高校有本科層次和??茖哟蔚姆诸悾词乖诒究茖哟卫铮泊嬖谥槐?、二本和三本的區分,這些不同層級高校的學生都是依據高考分數從高到低進行錄取的,我們雖說不認同他們智力上存在著差異,但又不得不承認在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他們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運用他們易于理解的語言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目前我國高校普遍使用個別名校通過專業機構制作的慕課,存在著教授內容的通用性,影響著教學內容所應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慕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有效施行的對策分析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保證慕課授課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的有效、順利施行。
第一,慕課的推行應逐步進行。慕課模式一進入我國教育領域,全國高校幾乎聞之動容,都想成為這一授課模式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其實理性地思考一下這一問題,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普及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每個學校、每一門課程是否都適用這一模式,推行之后會存在哪些問題,對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和完善,都是需要提前進行思考并需要進一步論證的。目前慕課模式的快速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會弱化一些課程所必須達到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功能的應有之義,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課程中,學生本來就對這一類課程普遍帶著很強的抵觸情緒,不管它是提升大學生自身素養和法律意識的課程,還是著重于培養他們具有良好思維能力的課程,對于學生來講,這些課程的學習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沒任何幫助,即使對這些課程內容的學習和了解能夠提升他們今后的生活質量,那可能也是多年之后它們才能明顯體現出來的其本身就具有的價值。
第二,在慕課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慕課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求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前面已經有所論及,作為具有自己對學科價值判斷的大學生群體來講,選擇性的學習是她們對所開設學科的一種學習方式,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這種選擇性體現得更強,這就要求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必須得到綜合的提升。親其師,信其道。在慕課這一模式推行之前,教師應先注重于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傳統授課模式中,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調整好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尺度,盡可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同時,教師還得注重自身學識方面的豐富和提升,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得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兼具較強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學識素養的教書育人者,憑借這些因素誘使學生愿意、主動地進行學習。這類課程的師資力量雄厚一些之后,再施行慕課的授課模式,就能夠達到與傳統教學方式一樣的教學效果。
第三,必須通過強制的方式使學生確立誠信意識。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本,這個道理大學生都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誠信”還沒能真正成為他們自覺行事的準則規范。或者說他們的誠信意識相當淡薄。慕課形式的運用,是要求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會對學習進程進行監督,系統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驗和評價,即使有著這樣的強制要求,但是對于慕課這個新事物來說,讓全部的學生都能嚴格按照課程設計進入到學習活動中的可能性還是不完全具備的。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開發的慕課軟件不可能堵掉所有的漏洞,它的完善是需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逐步推進的過程。有些學生根本都不愿意學習,但又迫于學科成績的考慮,他們往往會選擇讓其他學生或者其他人員幫著去完成必須的學習任務,至于這門課都涉及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對他到底有沒有作用或者有沒有一點作用,他們絲毫不會做任何的理性思考,只要能夠拿到學分,其他的都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所以,慕課的制作需要側重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強制學生本人進行學習,通過這種強制的方式,讓學生把誠信內化為他們行事的一種自覺意識。
第四,考核方式必須貼合慕課的需求。授課模式一旦進行改革,涉及的領域不單單是授課方式的變化,還有考核方式也需要同步推進。目前我國采取慕課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高校,普遍存在著授課方式采取慕課的形式,但考核方式還是繼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形式,這就使得教師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陷入了比較尷尬的困境,由于翻轉課堂的見面課學時有限,教師對教材里面涉及的知識點不能全部跟學生進行探討,而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比較弱,這就導致學生在應對期末考試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心理擔憂,致使教師不得不抽出一定的時間針對考試的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輔導,所以,考核方式改革的滯后會影響到慕課所應達到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采取慕課模式進行教學活動的高校必需進行考核方式的相應變革,使教學改革切實彰顯其自身所具有的教育魅力。
參考文獻
[1] 馬丹、龍慧云、姜季春.高校慕課發展中的問題研究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
[2] 姚紅軍.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實效性的思考科技風,2015.
[3] 賀曉梅、歐陽群.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師角色的轉換職業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