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強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運用探索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有好處就一定有壞處,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開展也遵循此道理,所以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優點、缺點,揚長避短,及時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教學后要及時進行反思,這樣可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見解。
一、使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教學
在學習方程式的課堂上,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導入教學。首先,為學生提供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開學了,我們要為新學期準備一些東西,美術課用的馬克筆該換了,體育課要穿的運動鞋也破了,還需要買新的筆記本用來記這學期的周記,同學們想想還有什么要買的?”有的學生說:“還有包書皮的紙”,又有學生說:“可以買個新書包嗎?”我對學生們講:“好的,大家具體還要買什么,自己心里有數就行了。一盒馬克筆20塊錢、運動鞋價格是50塊錢,筆記本和書包老師也不知道多少錢,在清單上怎么表示啊?”有的學生說:“打兩個問號”,又有學生說“兩個問號不就一樣了,用字母表示”。這時我引入方程式中“x、y、z”的含義。接著,提出這樣的問題:“假設我們每個人只有100塊錢,大家的購物清單是一樣的,那么你們能買回來什么東西?”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開始研究購物清單,列出不同的方程式。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經驗和自己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力求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出發,來選取學生學習的素材,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現實。例如教學”2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創設了一個坐公交車的生活情景。讓學生來扮演司機、售票員以及乘客。每到一站有乘客上下車的時候,就讓學生來計算現在車上的人數。學生們興趣盎然,邊玩邊學,直到下課鈴響起還意猶未盡。學生們感覺這不是在上課,而是在快樂地表演。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數學問題,也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還保證了讓全班學生人人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個個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了很好的課堂環境。
三、要營造探究情境
營建探究情境,促進主動發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者不會思考問題,不掌握學習方法,單靠死記硬背“吞”知識,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內耗,效果差,從而失去信心,折損銳氣。觀察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表象,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礎;觀察和比較是學生參與探索的重要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創造、發現的機會,必須對教學內容作一些巧妙的處理,設計出一些有利于學生主動觀察和便于比較的學習內容,變教為探,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比較,使他們積極參與對數學知識的創造和發現。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取出三角形卡片,觀察它們的內角特征,將它們進行分類,并說出自己分類的依據;接著引導學生比較這些三角形,并根據它們的主要特征給三角形命名;然后讓學生動手試試,三角形的邊各有什么關系,比一比再分類;最后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結論。這樣引導學生主動給三角形分類,讓學生自行探索出多種實踐方法,培養了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了數學素質的提高。
四、要創造操作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操作、實踐,尋找規律方法,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課前我剪了許多的三角形,課上發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探求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參與的興致非常高,有的用量角器來測量,有的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了一個平角,學生在親自操作中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通過操作所得到的知識,學生記憶更深刻,在學生心中這樣的情境既是學習的過程,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手工操作課,其樂無窮。
五、創設具有吸引力能深刻感染學生的故事情境
小學生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故事中有人物、有情節,我們往往會為故事中可愛的人物、有趣的情節、感人的場面所感染,所吸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讓數學知識點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生所感興趣的、所喜愛的事物,如動物、植物、玩具、動畫片等運用到故事中來,使數學知識點寓于這些所喜愛的事物上,在課上不是直接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為學生講故事,這樣自然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聽故事中順利地過渡到新知上。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到講故事中來。學生有著更為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個個是講故事的高手,由學生來講故事,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以故事開頭以問題來導入新知的學習,當學完新知后,我們又要以故事結局,讓學生成為故事的人物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通過創設這樣的故事情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來講故事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非常高,學習中學生個個認真聽講,講故事中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創設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如果說讓學生做計算題,主動愿意參與的學生可能不會太多,但是如果說是要讓學生來玩游戲,我相信沒有幾個會不愿意參加。既然學生那么愛玩游戲,我們完全可以將游戲引入課堂,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游戲活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
總之,數學具有相對的抽象性,其學習本身就是比較枯燥而單調的,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這樣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與藝術性,可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開發學生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效果,從而大大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