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摘要:主要研究交際、現代交際、文化、跨文化交際的概念。揭示交際的循環規律,現階段如何進行交際,因特網和多媒體技術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現代社會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全球化的性質,借助于交際和信息技術,這些因素快速地改造了政治、文化、社會和個人的各個領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因特網 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C9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12-01
一、跨文化交際的內涵
跨文化交際是調節國家內部生活及其與他國相互關系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際問題決定著社會存在的諸多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等。交際種類、交際模式、交際功能、交際分析方法及使用范圍等都是復雜多樣的。交際領域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從社會學、心理學到教育學都可以看到交際的影子。有些學者的研究側重于單個交際的組成、意義和總體交際可能性后果的回顧分析,以及與社會發展趨勢、全球化過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聯系的分析。
作為個體的人或群體的人,我們對感知世界的認識的發展可以認為是一種富有成效的跨文化交際聯系以及人們深層次文化相互豐富的基礎。人類本身就是多樣化、復雜化的,可以說,人們從童年起就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與他人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在歷史長河中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的相互滲透是不可避免的。了解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作用,對本民族傳統珍視,尊重并正確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風俗、生活方式,是跨文化交際必備的基本知識。人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對跨文化對話的適應、跨文化性的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的經驗都很重要。
二、現代世界中跨文化交際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國家要加入世界經濟、文化領域擴展自己的貿易往來,新的職業性活動的方向和領域的出現促使其必須特別關注跨文化交際。世界一體化過程和人的自由性流動打破了國家界限,使人們加入到文化對話之中,國外進修、專業性研討會和國際性會議同樣促使人們加大了對跨文化交際的興趣。
跨文化交際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旅游、運動、軍事合作、個人間的聯系。世界范圍的社會、政治、經濟和宗教變化引發移民,大規模的遷移伴隨著不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這一變化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越過了之前劃分出的文化壁壘,形成了新的文化現象,自己和別人的文化差異在逐漸消失。不同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原因在于與不同文化代表進行交際時使用什么交際手段、如何使用的。西方文化代表更多地關注交際的內容,關注所說的話語,而不是怎樣說,他們力求發展自己的言語能力,其中美國文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東方文化中人們在交流信息時更關注信息的背景,關注和誰、在什么情景下發生的交際,交際形式和怎么說具有重要意義, 而不是說什么。在此基礎上發生的東方文化背景下的交際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具有話語的模糊性和不具體性。
交際的內容和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某一文化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行為準則。文化和交際會產生相互作用,文化不僅僅對交際產生影響,其本身也受到交際的影響。有時導致歸一的文化相互作用的過程,會引起某一民族對文化自我認同的傾向及保留自己文化價值觀的強烈愿望。他們把消除文化壁壘同自己獨特文化的不滲透性、強大的民族自豪感相對立起來。不同社會從外部形式上以不同的方式對這種影響作出反應。
三、因特網與跨文化交際
社會發展到現階段,因特網正在成為社會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形成一種新的思維,開始意識到所有的人都屬于一個地球文明,文化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階段。這種對文化和社會進步的追求引起國際生活中文化價值觀的有效交流和思考。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М.Кастельс稱未來社會及其所屬的文化存在環境為網絡環境、網絡社會。М.Кастельсом所進行的經驗式研究及其在多個國家所進行的分析研究,體現在其三部曲《信息時代:經濟、社會及文化》中,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網絡社會的模式。這種模式是一個社會體系,反映了社會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特點是在空間和時間上,經濟、勞動就業、文化、政治和國家制度的同步變化。新的信息交流技術是這種多方變化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不是其原因。
從根本上改變文明世界知識積累和改造的現代化的全球交際和信息系統手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并不是一場災難,其不會把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驅逐到民族學博物館,而是對氏族制、部落、階級、私有財產的勝利的最初階段,這些東西直到現在也還在阻礙人成為一個個體的人、自由的人。
交際內容層面的發展、全球化范圍的發展成為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特點。由其折射出人類的交際認識,人越來越成為信息的使用者。與當今全球因特網緊密相連的信息革命使人類獲得極大的信息資源,也能夠使用全球電子郵箱。以因特網為媒介的信息交流的規模每隔100天就增加一倍。而且,科學研究顯示,社會更加趨于動蕩,社會不穩定,不安全性在增加。在此基礎上,信息和交際問題對于社會、人類文化及個體的人來說變得更為重要。
但是信息世界的現實性也貫穿著諸多的矛盾問題。對于解決具體的問題,信息技術不會帶來社會實踐各領域中知識發展和關系的人文的新水平,恰恰相反,會引起代表民主、要求言論出版自由及電子大眾媒體自由的教育體系的深刻危機。
參考文獻:
[1]雷旭輝.論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成因及能力培養[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2]高永晨.網絡交際: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新視域[J].蘇州大學學報,200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