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要: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課的功能性需要,具體來說,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滲透是解決初中生心理與社會沖突問題的功能性需要的體現。從思想政治課的社會功能視角分析,法制教育在政治課中的滲透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政治教學 法制教育 滲透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126-0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堂。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與人生價值觀念的碰撞,使各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一部分初中生不僅不在乎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對法律法規更為不重視,法律意識淡薄,以至于作出違法犯罪的事情。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容忽視。
一、在初中政治課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是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人們的生活同樣離不開法律。初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法制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學習法律知識是當今法治社會的需要,學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地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才能真正做到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遵守者、捍衛者,最終實現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據近幾年的統計,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且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這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淡薄,歸根到底就是法制教育上仍存在問題,嚴重制約中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在政治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對于規范青少年行為,使青少年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預防和降低犯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不僅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更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把法制教育滲透初中政治課中,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也為營造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創造了條件。
二、如何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1.教師要具備法治精神,了解基本法律,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內容
教師要在學法上做學生的表率,要規范自己各方面的言行舉止,表現出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就政治學科而言,憑借其他學科所無法相比的優勢,教師應充分、善于去挖掘法制教育的素材,找準可滲透法律教學的知識點,將教材內容和法制教育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為例,教材第一到第三單元都有與法律相關的內容,教師可充分利用。如:教材第一單元《權利義務伴我行》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我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因為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也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同時也認識到,我們在行使權力時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要正確行使我們的權利;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中,學生了解到我們具有人格尊嚴權,在我們的人身自由權、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通過非訴訟手段或訴訟手段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在第三單元《我們的文化、經濟權利》中,學生掌握了《義務教育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知識,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進而也增強了他們的法律素養,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初中政治學科中有著很多關于法制教育的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將兩者有機結合,這樣才會獲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2.法制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要結合實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列舉身邊的、生活中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法制教育。如在《消費者的權益》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舉例:同學們經常會遇到商場打折、“買一送一”、不合格商品不實行“三包”的情況,作為消費者,我們有權要求商家對不合格商品進行調換。教師也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等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起來,通過角色的扮演,使學生明白其中的相關法律,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關事例,懂得用法律去保護自己,而不是魯莽行事。
3.堅持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統一
在初中政治教材中有許多法律知識,如《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義務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是由于初中學生課程較多,任務較重,在課堂上學習這些法律知識是很有限的,僅僅利用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在課外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法律節目和閱讀一些有關法律的書籍,以此來擴展自己的法律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的結合,使學生能不知不覺地提高法律意識,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對于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以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重要,這不僅是我們政治教師的職責,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嘗試、探索、研究和總結。
參考文獻:
[1]陳春梅,丁華.如何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法教育[J].山東教育,2010(35).
[2]李俊.個人社會化理論視野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探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