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闡述高層次創新人才內涵的基礎上,提出了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工作要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服務的建議,進而指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對教師提出的若干新要求。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創新精神;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C961;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2-0001-0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人才資源是核心,推進科技強軍戰略,高層次創新人才是關鍵。當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已經成為教學科研工作的主力軍。一流成果的取得靠的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首先應該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層次創新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一件大事,更是推進科技強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
一、創新人才的內涵
關于創新人才的理解,由于各國的教育制度與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甚至是各學校的辦學理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英國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會思考、推理、比較、辨別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斷力強,視野開闊的人”,牛津大學要求培養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術,非常寬的知識基礎,有很強的個人責任感、革新能力和靈活性,個人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的技術以適應其需要”。德國大學的人才培養深受洪堡大學理念的影響,提出大學應該培養“全人”的理念,追求“全人”前提下的創新。美國大學教育的目標是要發展人的理性,養成智性美德,實現最高的智慧以及最高的善,從而培養出“完人”。哈佛大學以追求真理為辦學宗旨,在人才培養上以全面發展的人、有教養的人為目標,強調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應該是受過廣泛而深刻的教育的人,是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度發展的人才。而麻省理工學院致力于給學生打下牢固的科學、技術和人文知識基礎,培養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創新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強烈進取的精神,主要表現為:首創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獻身精神和科學精神。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創新活動的靈魂。開展創新訓練的實質就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引導。所謂創新能力就是人們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通過創新活動、創新行為而獲得創新成果的能力。它涉及一個人的多種能力,如認知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理解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創新能力具有普遍性和可開發性。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其存在的形式表現為創新潛能。可開發性是指人的創新能力可以被激發和提升,將創新潛能轉化為顯能,轉化后,人的創新能力就有強弱之分。激發、教育、訓練可以使人的創新能力由弱變強,迅速提升。
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幾點思考
1. 課程教學要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
要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就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放在首位,使學生養成對問題和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學會又要會學。要把過去以“授業”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受教育者對知識的主動追求,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以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其思維活躍、敏捷,善于動腦筋,能夠解決各種問題。在教學方式上,根據可接受原則,選擇合適的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獲取、運用、創造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設法挖掘每位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發揮,還有賴于課程的改革。應該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和學生創新思維與技能提高的需求,開設一系列專門課程。無論是創造技法、智力與創新能力的訓練,還是科學研究方法論,都會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思想也要體現到考試的設計中。
2. 科學研究要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
科學研究組織得好不但可以取得創新成果,而且可以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科學研究首先需要確定研究課題。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勤于發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能顯示出思維的創造性。研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鍛煉他們把握事物本質、自行探索問題的創新能力,讓他們在設疑、質疑、解疑、評價的循環往復中不斷積累創新研究的經驗。創新的實質是對現實的超越。要實現超越,就要對現實獨具“挑剔”與“批判”的眼光,對周圍事物善于發現和捕捉其不正確、不完善的地方。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不斷發現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逆向思維,要敢于提出問題,要有懷疑意識。在能力培養上,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對于學生是重要的,這是一種自我超越,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可以在發現的過程中領悟很多東西,可以逐漸積累創新的經驗。
新穎是創新的必備要素,但并不意味著每次創新都是一種開天辟地式的革命。僅僅把一個領域的經驗應用到另一個原本不相干的領域,可能就會完成一次偉大的創新。創新的實用價值更應著重考慮,任何創新都要考慮在現有條件下的實施問題。好的創新者應該是一個既有新穎想法,又理解用戶需求,并能通過實踐將創意變成現實的人。第一種品質像科學家,第二種像市場人員,第三種則像工程師。人們越是積極地從事創新實踐,就越能積累創新經驗,提高創新能力,增長創新才干。創新是通過創新者的活動來實現的,任何創新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形成創新成果。因此,重視實干、重視實踐是創新的基本要求。而不斷參與各種創新研究并取得好的創新成果的人,必將逐步成為高層次創新人才。
3. 教書育人要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
教書育人工作對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是學習者內在的“激素”,教師應該設法增強學生創新的興趣和思維的內在動力,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學生一般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加以適當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熱情與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得到發展。教師要善于將原本抽象、枯燥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以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有了創新意識,學生才能抓住創新機會,啟動創新思維,產生創新方法。創新的靈感必須從生活中來,創新往往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不行,沒有科學的抽象與概括也不行。因此,教師要引導創新人才熱愛生活,關注生活。
營造一個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松的氛圍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壓抑個性就是抑制創新欲望,埋沒創新人才。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能力趨向,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以發展特長、實現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選擇發展自己的優勢,學會用自己的頭腦來判斷、分析事物,形成辯證的思維方法。教師應當解放學生,讓他們敢想、敢說、敢干。如果想讓學生表現出某個方面的好品格,就應在某個方面贊揚他,將他的優點放大、升華,讓他的缺點在優點的發揚中克服掉,讓他充滿自尊地健康成長。
教師要改變過去輕視非智力因素的做法和忽視做人教育的狀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上進心,這些都能成為創新的動力源。要幫助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培養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所必需的團結協作精神;要幫助他們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胸懷對待困難與挫折,最終形成良好的創新品質;要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使他們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再創新。
4. 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要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教師自身就必須也是高層次創新人才。教師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至關重要。在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科技創新活動的導演,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體。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營造民主、寬松的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對學生的評價等要以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主導。因此,高等學校要全面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當務之急是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為了營造創新教育環境,教育工作應該從單純的教育管理向引導、咨詢、服務轉變。針對學生的求新、求異心理,學校應注重發展每位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在創新活動中受益,在創新活動中提高,在創新活動中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人才培養要求教師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這些都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只有通過師生之間有效的教學互動、情感溝通、思想交流,教師才有可能將科學的思維方法、創新的意識和精神、豐富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新精神,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可以說,教師的作用不僅在課堂,還在于課堂之外對學生的耳聞目染和潛移默化的熏陶。
樹立合作、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觀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要求。首先,教師應該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嘗試著從學生的角度體驗教學活動,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如果教師理解了自己的行為對學生具有的意義,就能夠更好地修正其行為,形成師生之間的平等與合作關系。其次,教師應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感受,使教學成為對話、交流和知識創新的活動,這樣,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交往、共同探索與交流的平等關系。因此,教師首先必須考慮: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一位教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因為興趣對未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必須考慮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再次,必須考慮如何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與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不斷激發創新的潛能。最后,必須考慮如何實現教學科研的深層結合。要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使理論教學和科研實踐都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
三、結束語
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創新人才的培養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旨在使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因此,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各項工作中,并且對教師提出了若干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殷建平.關于教書育人的體會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3(02).
[2]殷建平,等.深化教學改革落實素質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01).
[3]盧錫城,王志英,殷建平,等.關于高等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1999(02).
[4]殷建平.論研究生培養,挑戰探索實踐[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5]殷建平.計算機教學與科研訪美考察體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