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瓊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對策。從教學目標、教學導入、教材表達、教學方法四個方面對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步提供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思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確保課堂教學創新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和整體性。為此,我們要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有全新的認識,做好教學創新工作,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創新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應從制訂科學創新的教學目標入手,教學目標制訂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進而影響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改變傳統教學目標制訂規則。為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制訂能夠全面新穎,我們就要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目標制訂規則,要先調研后制訂目標,確保教學目標制訂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其次,教學目標的制訂一定要貼近實際。教學目標指導著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要嚴把教學目標制訂原則,發揮出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指導性。
最后,教學目標要滿足教學需求。教學目標要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促進作用,這樣才能發揮出教學目標的實效性,進而滿足小學數學教學需求。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要注重教學導入的創新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過程中,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為整節課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課堂導入對教學的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要確保課堂導入環節發揮作用,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其次,操作演示。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的操作演示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渴望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最后,以舊引新、設疑提問。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已掌握的舊知識引入新知識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其產生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教學中適當設置提問環節也是提高導入效果的主要手段,應將其積極地應用到導入環節中,進而提高導入的效率。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要注重教材展現的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材料的選擇尤為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進行材料的選擇,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新知識,并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和作用,使新知識加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要包括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內容,以滿足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要求。
小學數學教材還要有能夠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內容。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其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中,要確保教材內容中包含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內容。另外,教師在深入挖掘小學數學教材時,還要注意選擇數學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新知識與舊知識一定要做好銜接,確保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統一。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先進教學方法得以出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上述方法的科學應用,實現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以實現對教學效果的突破。
例如,在進行“四則運算”教學時,教師出于對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考量,就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進行習題演練時,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以加減法為主的習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為他們設計以乘除法為主的習題。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熟悉掌握四則運算知識的要點所在。
習題1:5+7×8-11=?
習題2:5×7+8÷2=?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習題解答時,為了避免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教師絕不能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所受到的“差異待遇”。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模式來進行習題解答,將學習能力較差學生分到1組,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分到2組,通過組別之間差異來打消學生可能產生的疑惑,爭取最大限度地發揮分層教學法的積極作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進步帶來幫助,也為教學方法創新動力的延續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非常有必要。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就要從制訂創新教學目標入手,做好課堂導入環節,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2]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