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長庚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沒有天賦與聰明的大腦是不可能學會的。其實不然,對于處在剛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各種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是等同的,怎樣才能學好數學,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興趣,即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所設計的一系列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呢?從五方面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積極性
一、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從各個方面完善自己,例如,言談舉止、文化素養方面等,讓學生發自內心地佩服你、喜歡你,走近學生,與他們交朋友,在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你的課程。現在的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把激發學生興趣放在第一位,卻常常忽略對自身素質的要求。倘若自身說話時口無遮攔、外貌上不修邊幅,這樣的老師學生怎么會喜歡你,更不用說喜歡你所教授的課程了。學生從你一走進教室的時候就開始抵觸你、反感你,即使你設計的課程生動、有趣,沒有學生的配合恐怕也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通過各種游戲性的任務,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原動力,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也就預示著一半的成功。新課剛開始就誘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愉快的游戲能夠激起學生的愉悅感,加之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轉換引起學生直接興趣,發展間接興趣。所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因勢利導,在新課導入時,選擇游戲的方式組織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教學中,我先組織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部分學生則扮演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這一買一賣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懂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重在疑點設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了學與思的重要性,所以要想學生有思索就要設計好疑點,通過對疑點的質疑引起學生的探究反射,思維也就在其中應運而生。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會反問學生:假如是你,你應該怎樣做?通過這種換位思考,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學習,通過情景的設置,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讓學生學習產生“疑”。對于疑點的思考是學習的開始,疑點的提出又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積極參與、摩拳擦掌中,開始對新課的講授。
四、引進辯論機制,在爭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細致的腦力勞動。所以這種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學習的認真鉆研而得到的升華、發展。懶于學習、不愿意思考的學生,不可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所以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說。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提倡學生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鼓勵學生遇到問題要勤于思考,大膽想象,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其次,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達到發散思維,也是提高學生興趣的一個主要途徑。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全班研討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對某一問題多加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互相觸發迸出火花。最后,在教師的概括中進行總結。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引發學生深入鉆研某些問題。
五、運用恰如其分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存在不穩定性、短暫性的特點。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我們還要想方設法讓興趣持久。所以,我們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激發學生無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作為老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多一些肯定、多一些表揚,學生能夠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這時興趣就會源源不斷地從學生的內心迸發出來,而且濃厚、持久。
總之,數學的教學過程需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眼界開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今天的環境,在教學個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習心態,了解他們的愛好,走近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手段,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通過師生雙邊互動的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鄭西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
[2]彭富華.談如何激發小學生數學課堂上的積極性[J].儷人(教師),2016(8).
[3]李志英.試論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2(7).
[4]張新培.淺談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發言的積極性[J].新課程(小學),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