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秀
摘 要:分組合作學習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個性等不同的情況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一起學習,一起競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分組;合作學習;自學;討論;精講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必然會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內在的一致性,而分組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之一。基于此,分組合作學習受到越來越多教育人士的關注。生生互動的分組合作學習方式則是關注中的熱點。那么,這種分組學習方式如何操作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前期準備
1.分組
在調查了解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合理分組,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個性等不同的情況進行組合,將一個班分成九個組,每組6人,均含有優、良、中、差四個層次的學生(按總分)。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小虎隊”“AA隊”等,一個個響亮有趣的名字讓學生為之沸騰,在沒有正式分組教學便讓學生充滿了熱情和期待。
2.小組協作(分工)
讓各組學生圍繞提出的問題分別進行交流討論,從而達到“好”帶“差”的目的。而且要考慮每個成員的特長,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如小組長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等;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檢查員要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等。這些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比如,小組長可以是發言人、操作員,記錄員也可以是發言員、操作員。這些角色不是固定的,是會定期輪換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
3.小組評價(制度)
對成績的考核評定要以組為單位。語文教學中,利用分組教學計分的方式,各組開展各項比賽,讓學生通過小組一起學習,一起競爭,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達到和諧統一,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分組教學過程中,以各小組回答問題質量、討論問題成果,課堂表演精彩程度、課堂精神面貌等指標為衡量標準,劃分5分3分1分、不計分和扣1分等層次,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及參加小組表演的無論優劣都能得分,最低得1分;學生互提問題回答錯誤的記零分;擾亂課堂秩序的將被扣除1分,其他按照回答問題或者表演節目的質量給予不同分數,課后總結每組分數。單元測試、平時作業以及出勤也要按一定的分值記入總分,每一個月計算一次總分,排出一、二、三等獎,并將積分歸零,每季度按照獲得獎次的多少作為評價依據,這樣可以避免積分過于落后的組失去競爭動力和信心。獎次評出后發放獎狀或予以物質獎勵。(記分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二、分組教學在課堂中的操作程序
我的語文課堂教學大致分為四個環節:
1.復習與導入
在講新課前,復習上一節課的知識要點。這既能及時檢查教學效果,又能督促學生課后學習;在復習提問的基礎上,巧妙地創設語文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此環節大約用8分鐘左右完成)
2.自學與討論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進行模擬、推理、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學生自學時所總結的知識要點,方法和解答問題的結論要在小組內交流和討論。交流一般在兩人間(同桌)進行,交流時一人將自己總結的知識要點和結論進行闡述,另一人談看法,進行更正或補充,使兩人取得一致的意見。討論則由全組人員一起進行,討論的重點是一些難點、疑點、“想想議議”等,最后派出一個代表匯報。(此環節大約用15分鐘左右完成)
3.精講
經過學生的自學與討論,學生對語文課本中一些較為簡單的內容基本掌握了,對一些難點、疑點、關鍵點也有一定的認識,但不透徹,對知識也形不成網絡,這就需要教師精講,精講主要體現在要抓住教材的中心和問題的實質,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清重
點,解疑釋難,闡明知識間的聯系,指出方法的應用范圍和解答問題方法等。(該環節大約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
4.總結、示范與訓練
教師講完后,引導學生將語文課本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是形成知識結構、深化理解的重要一環。學了知識,要通過例題和練習強化理解和記憶。例題要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綜合性,力求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在解例題之后,進行課堂針對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課堂練習除了做課本上的練習之外,還應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以加強訓練的力度。(本環節用12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分組教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分組教學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競爭的意識,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同時還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了“我的課堂,我做主”。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李宇清.課外閱讀[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3]李懷源.駕馭語文課堂的藝術[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