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 要: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八歲看到老。”這句俗語用略帶夸張的口吻,說明了幼兒和少年時期這兩個階段,是對人格的形成和能力培養具有深遠影響的時期。自理能力作為小學生綜合素質中容易觀察和直觀反映的能力,直接反映的便是學生的獨立能力和自主意識,在學生的生活和成長中具有重要意義。就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提出一些觀點。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培養
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兩個大環節。下面我將就此從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從學校教育來看,需要做到以下這四點:(1)正確認識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培養的問題是前提。新課改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現階段人才培養的方向,強調了教育強化育人功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學生的自理能力自然屬于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認識,將其納入小學課程設計和培養方案中來,設置合理的教學途徑和實現目標,將自理能力培養作為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考核的一環。(2)強化對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思想的引領。自理能力的核心是獨立能力和自我意識,而一個人的真正改變在于觀念和意識的改變。在學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通過思想引領,對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改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將一些不好的和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自覺抵制一些錯誤的觀念,形成獨立思考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事物的看法和問題的解決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和行為模式。從學生自身來看,往往自理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在班上都更擅長和同學相處及溝通交流,在學生中間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力。所以從具體做法來看,可以采用樹立典型和榜樣、表揚先進的方式,激勵學生自覺樹立培養自理能力的理念,塑造良好的自理能力。(3)加強對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培養的“實戰”訓練。在2016的“最美教師”的頒獎典禮上,有一位奮戰在浙江麗水農村36年的鄉村教師王偉平老師,這位老師是小學自然科學的老師。由于農村小學經濟條件有限,教學水平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于是王偉平老師就自己探索發展,利用平時的寒暑假時間去各個鄉村小道尋找各種動植物做成標本展示給學生看,還會帶著學生去野外捕捉蜻蜓,從而學會探索與發現自然科學,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我觀察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不難看出,實踐在育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傳統教學課堂的延伸,是磨煉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在我們的農村小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加強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標準是身體和心理無疾病,同時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農村還存在一些特殊兒童,像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這類的,應該要特別關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誘導,使這些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信念,生活中充滿正能量,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于這類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評,讓他們樹立信心,敢于去嘗試、去做,最終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和技巧。
從家庭教育來看,在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中,每個家長都應該反思自己在平時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存在不當的教育行為和不良的教育誘導。同時加強對孩子社會化過程的科學認識,真正意識到孩子人格培養的重要意義和一些應該注意的事由,比如要避免過度溺愛孩子,出現一切“包辦”的現象,因為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們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長和收獲,在關愛孩子的同時,要時刻關注孩子,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轉變培養理念。具體方法是讓孩子學著處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瑣事和家務活等,并且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總而言之,針對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唯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作用和發力,才能產生顯著效果,使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并樹立自我意識,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成為有獨立思考、獨立理解能力的人,相信這必將使其收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江琴.低年級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趙越.朝鮮族幼兒園課程與家長參與教育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13.
[3]李鈴.小學一年級新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研究[D].寧波大學,2012.
[4]馬利娜.“80后”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影響[D].沈陽師范大學,2013.
[5]劉萍.試論在教育生態視野下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D].蘇州大學,2011.
編輯 李建軍